美国慌了! 中俄导弹列车重出江湖震撼世界

世界说 2018-01-18

在渺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荒原上,一列正在行驶的普通旅客列车突然停在宽轨铁路上,第三节车厢的顶部缓缓打开,一枚重型洲际弹道导弹高高的竖起,直指天空。随即,在浓烟与火光中,导弹携带着核弹头,携带着战斗民族满腔的怒火,冲天而起,全力奔赴目标。这一幕,常常出现在冷战年代的作品中,堪称是最令西方恐惧的末日场景!而画面中的主角无疑就是苏联的导弹列车。

美国慌了! 中俄导弹列车重出江湖震撼世界

导弹列车也叫铁道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是将洲际导弹安装在专用铁路列车上,导弹列车像如同普通旅客列车一样沿铁路行进,就像战略核潜艇的深海值班巡航,战时接到命令,可在任意地点的铁路上直接发射弹道导弹。苏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制列车导弹,1987年10月正式服役并进行战备值班。

美国慌了! 中俄导弹列车重出江湖震撼世界

铁路机动发射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连续高速机动,平均速度可达80~100公里/小时,而且机动距离远,

导弹列车一次可机动转移1000公里以上,便于摆脱敌方侦察和跟踪。

美国慌了! 中俄导弹列车重出江湖震撼世界

1987年,苏联第一代铁路机动弹道导弹正式服役,型号为RT-23,由6~8个车厢组成的作战单元编组,每个作战单元包括2个导弹发射车和附属技术支援车辆,列车既能在预设阵地路段发射导弹,也能在任意地点无依托发射。

导弹列车都采用内燃机车和自备发电车,能快速起动,不依靠外部供电,以免铁路电力接触网被摧毁后导致列车机动受限,经过严密伪装后的导弹列车与民用列车没有外表差异,这敌方很难通过人力侦察或卫星侦察发现其踪迹。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火箭军某洲际导弹列车接到命令,在十五分钟之内发射一枚东风41洲际导弹发射至西半球某地,但是列车行驶在电气化铁路上,有架空的电网阻挡导弹起竖发射。这时,是直接迫使列车脱轨,还是毁掉电网?

美国慌了! 中俄导弹列车重出江湖震撼世界

原来,在发射前导弹列车会停下来,用特殊装置拨开供电接触网,让发射集装箱变成垂直状态,然后发射导弹。

2000年以后,RT-23导弹系统逐渐退出现役,到2004年全部退役,其中几辆收藏在俄罗斯铁路博物馆里。

美国慌了! 中俄导弹列车重出江湖震撼世界

2012年,俄罗斯开始研制新一代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到2014年上半年,完成了武器系统设计,直接采用俄军现役的带有分导式核弹头的亚尔斯洲际导弹。新型导弹列车被命名为巴尔古津(Berguzin),这是一流入贝加尔湖的河流。俄军原计划到2020年组建5个列车导弹团,每个团配备3个列车编组,6枚导弹。

美国慌了! 中俄导弹列车重出江湖震撼世界

铁路导弹列车获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生存能力强,机动速度快。可以在漫长的铁路轨道上进行隐蔽作业。敌国要想实时掌握导弹列车的运行位置并加以打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由于弹道导弹铁路机动发射的巨大优越性,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行过铁路机动导弹的研究,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最后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中国在以前的几十年里没有大力发展铁路机动导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当时中国的重载铁路里程严重不足。二是当时中国的战略导弹均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弹体较大,列车外形尺寸较大,平时储存隐蔽较困难。三是铁路发射的弹道导弹设计寿命非常低,只有其它弹道导弹打的一半左右。主要原因这种导弹出场时就装在密封的储运发射容器内,铁道行驶的振动和调车冲击比较大,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时则几乎始终处于使用状态,不断进行通电测试自然会加速导弹的老化,并影响射程和精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