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hTony 2019-06-08
摘要:曾几何时国内科技行业兴起过一阵“浏览器”热潮,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科技企业都纷纷推出过自家品牌的浏览器。就如金山的猎豹浏览器、搜狗的搜狗浏览器、百度的百度浏览器、腾讯的QQ浏览器、阿里的UC浏览器等等,都深受国内用户们的喜爱。然而,如今国内主流的浏览器都没有属于自主研发内核,一直以来都没有国产浏览器内核,研发一个究竟有多难?
众所周知,浏览器最重要的部分是浏览器的内核。浏览器内核是浏览器的核心,也称“渲染引擎”,用来解释网页语法并渲染到网页上。浏览器内核决定了浏览器该如何显示网页内容以及页面的格式信息。不同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的语法解释也不同,因此同一网页在不同的内核的浏览器里的渲染效果也可能不同,这也是网页编写者需要在不同内核的浏览器中测试网页显示效果的原因。
当今世界四大浏览器内核,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Chromium、苹果Safari内核Webkit、火狐Firefox浏览器内核Gecko,唯独没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目前国内主流的浏览器360浏览器、猎豹浏览器采用的是IE+Chrome双内核;搜狗、遨游、QQ浏览器采用Trident(兼容模式)+Webkit(高速模式)的内核等等。
那么,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国产浏览器内核,研发一个究竟有多难?
一方面、我们国家互联网发展较晚,错过HTML4制定标准的时代,很多标准在99年以前就已经定下来,而浏览器又是一个特别需要大家遵守公开开放标准的一个产品,大家想入局,就得基于已有的技术和标准去做事情,在通迅行业的2G/3G标准也是这样,这是既定事实造成的第一个门槛。
另一方面、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成本高、难度大。如今一个浏览器代码接近2400万行,从项目规模来说,已经接近半个操作系统了。以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谷歌Chromium内核为例子,Google最多时候调动超过1000个硅谷的程序员集中力量去开发出Chromium内核的浏览,从2008年算,至今也花了10年。按程序员一年25万美金年薪计算,一年研发工资近3亿美金,10年就是30亿美金的成本,这还只是研发成本,推广成本更是数倍于研发成本,也就是上百亿。从0到1,从无到有,这是很多人理解的自主研发,按这个标准,目前国内没有同等实力的公司具备这样的资源。
当然,我们也很希望能够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但事实是,全球化的今天工程上并不要求产品都必须要求自主研发出来,今天的谷歌Chromium和Firefox本就是一个开源项目,产品由社区驱动,从授权协议上,它们也鼓励基于已有的技术去做技术创新,而不是重复发明轮子。你觉得呢?
判断浏览器很多地方都用的到的。下面是自己从网上down来并自己重新整理的判断方法:. 浏览器内核名称:NV.name;浏览器外壳名称:NV.shell;'世界之窗浏览器':. '世界之窗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