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造车新势力做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凯凯的小车库 2018-06-22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摄影:陈文俊

原标题:他的上一家公司40亿美元卖给阿里,新公司又获阿里和富士康联合投资

采访 |《中国企业家》记者 严凯 李原

文 |严凯编辑 |马吉英

在小鹏汽车广州总部办公室内,顶上挂满了小牌子,上面写着“小鹏G3全民预定”。这是在互联网公司常见的工作场景。

“我们本来就是一家科技公司。”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笑着说。他在办公室内穿着拖鞋,受台风影响,广州下了一整天大雨。何小鹏感觉有点冷,赶紧找了件外套穿上。

何小鹏曾与梁捷、俞永福共同创办UC优视公司,在UC被阿里巴巴以4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后,又成为阿里巴巴的一员干将。去年8月29日,他离开阿里加入小鹏汽车,又将互联网基因带到了这家造车新势力。

在何小鹏加入后,小鹏汽车的产品推进、团队搭建和品牌推广就一直处于加速状态。何小鹏本人的成功创业者光环,让小鹏汽车的团队实力得到了加持。3月1日,小鹏汽车宣布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顾宏地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副董事长兼总裁,直接向何小鹏汇报。这意味着小鹏汽车核心管理团队在互联网、融资和战略整合以及汽车制造上的实力得到了强化。

资本上的更多认同也同时到来。1月29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获得由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和IDG资本联合投资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22亿元。这是阿里和富士康两家巨头第一次在造车新势力中选择一个玩家下注。据何小鹏透露,富士康不仅是财务投资方,双方还会在电子电器上进行合作。

摄影:陈文俊

目前,小鹏汽车的总融资额近60亿元。

始于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新造车运动,在去年进入到高潮。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车和家等20多股势力纷纷杀入这个领域,试图在这片蓝海分一杯羹。但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尚未明朗。

“明年、后年才是黎明前的黑暗,这两年走好了,就可以走到下一个‘明年’了。”何小鹏说。在他看来,造车新势力“做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足够的资本,1万人的团队,超过10万辆的产量。

何小鹏认为,所有创新企业成功的概率不到1%。他希望小鹏汽车能够成为1%中的一员。据他透露,在4月26日的线上预定中,G3在29个小时内卖了2000台,总价值超过4亿元。

“现在是蓄力的时候。”何小鹏说。

赛道

去年2月16日,何小鹏正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时,符绩勋打来了一通焦急的电话。符绩勋是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

GGV纪源资本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注于中美两地早中期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该公司曾投资了何小鹏、俞永福创办的UC优视。

符绩勋并不知道何小鹏的儿子在这天出生。他这次打电话来,是为了劝何小鹏加入小鹏汽车。

“他给我说了两点。一是互联网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时代正在到来,但很快就会过去,希望能抓住;二是如果我不去,他觉得小鹏汽车做不成。”何小鹏说。

小鹏汽车是在2014年由夏珩、何涛等人发起成立,何小鹏当时是天使投资人。这一年,UC刚刚以4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阿里巴巴。在UC被阿里巴巴收购后,何小鹏也加入了阿里,先后担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

类似的话何小鹏不是第一次听,但他以往的想法是,“喜欢吃美食,总不能要我自己做厨子”。当年小鹏汽车成立时,他就不同意用“小鹏”这个名字,有种深深被绑架的感觉。但他最终还是被“绑架”了,符绩勋说服了何小鹏。

2017年8月29日,他正式加入小鹏汽车。

在挂在办公室的小牌子上,一面写着“小鹏G3全民预定”,另一面则写着“高智能互联网汽车”。这是何小鹏为小鹏汽车选择的赛道。

为了摸清市场需求,何小鹏特意去一些一线城市大公司的停车场“转悠”。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亲自做个调查,看看大家都用的什么价位的车。他发现,大部分车都是在15万~20万之间。“就算消费升级,在未来几年,也可能是15万~25万之间,不会到25万~30万之间。”何小鹏说。而小鹏汽车的规划,就是如何把这个价格区间的产品做好。

他以第一款产品G3为例,产品定价为20万~28万,如果扣掉购车补贴,这款车的低配价格是小于15万的。

这种产品定位也是何小鹏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启发。“我们以前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一开始就知道,语音的高端用户是数据的低端用户。这句话怎么理解?十几年前,一个月话费花1000块钱的人,基本上不上网。上网的人都是一个月话费50块钱。所以要找到年纪轻的、科技的,或者年轻的小白用户,他们才会去尝试新东西,而不是那些比较有钱的用户。”何小鹏说。

蓄力

在今年1月极客公园举办的活动上,何小鹏问在场的两千名北京科技圈的从业者一个问题:“你们每天或者经常开电动车的人举一下手。”

“你猜比例多少?”何小鹏笑着说。从去年至今,何小鹏在公开的大会上问同样的问题至少问了四次,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

“1%都不到。”何小鹏说。让他觉得戏谑的是,如今的电动汽车行业出现了一种怪相,“造电动车的人不开电动车,评论电动车的人不开电动车”。

其实何小鹏也不是汽车行业出身。跟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只有何小鹏是纯做客户端产品出身,“因为我个人对车没有那么多了解,所以反而提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

举例来说,在设计一项人机交互的功能时,何小鹏提出一个观点:中国人一般平均身高比欧美人矮5公分左右,能不能把头顶的一项设计缩5到10毫米?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测试结果证明何小鹏错了。“第一,大部分中国人的身高不够,是腿不够长,而不是腰跟头。第二,欧洲人对于车比较紧凑是完全没问题的,中国人还期望更宽松一点。”何小鹏说。在他看来,只有不同的想法在一起碰撞,才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项目。

在对工厂的态度上,小鹏汽车的想法也跟不少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不一样。“有工厂不代表有优势。”何小鹏说。

虽然小鹏汽车的合作工厂和自建工厂均在推进中,但何小鹏认为,造车是重研发投入的事情,“小鹏汽车的研发投入最重要的,包括在科技上、整车上面的技术研发”。

目前,小鹏汽车有将近2000人,年底规模将扩大到3000人。到2019年,小鹏汽车的团队要扩张到6000人,超过60%的人是研发人员。

之所以投入如此多的研发人员,原因在于何小鹏认为特别智能化的东西只能自己干,而不是由供应商提供,否则很难做到升级。

除了工厂,何小鹏还在大力推超级充电桩。据他透露,小鹏汽车今年内的目标是建设100个超充站。按照小鹏汽车的规划,将要在全国建设1000多座超级充电站,铺设10000个专用充电桩,并选择性接入超过10万个第三方充电桩。

据何小鹏透露,每个充电桩的投入超过100万,而一个超充站至少需要6个充电桩。这也意味着今年内,小鹏汽车在超充站上的投入将超过6亿元。

跟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小鹏汽车第一款产品G3早在4月26日开始预售。29个小时内卖了2000台,每台售价20万以上,“而且这里面非常大比例的人是交了1万元的不可退订单”。

经过数据分析,何小鹏发现,这些预定用户年龄主要在25~35岁,以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为主。

这次预售成功让何小鹏信心倍增。据他透露,今年下半年会开正式的发布会,把具体的配置和价格对外透露。

“今年内将会做第一批量的交付,然后不断放大,到明年,会开始规模交付。”何小鹏说。

但对小鹏汽车来说,这一切还是刚刚开始。

“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将来欠缺一种能力,就是硬件、软件、运营这三个组合的能力,但是车不一样。车既有线上的,又有线下的,既有硬件,也有软件。这是一个硬件、软件加运营组合的事情。这是一个更难、体系更复杂的企业。今天的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我想挑战一下这个事情。”何小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