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72819 2016-10-08
新华社郑州10月7日电(记者桂娟)国庆期间,记者在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碰到了西安女大学生小马,她正兴致勃勃地拿着手机与冰冷的石窟大佛玩起了互动: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微信摇一摇,自己竟与宾阳洞的文殊菩萨最有缘,相似度79%!分享到朋友圈,收获了长长一串点赞,小伙伴们纷纷点评说好神奇。
在宾阳北洞,小马与“剪刀手”大佛合影,测出自己的“萌系指数”为89%。在龙门石窟最具代表性的奉先寺,她通过微信“拜卢舍那、上心香”,为远方的妈妈送去祝福。在万佛洞,她还体验了“360°全景洞窟”,仔细观察洞窟内的每个角落。
“现在的龙门石窟像是一个大的朋友圈,看到的一切都可以分享互动。”小马说,“64个景点的语音讲解、文字及图片说明,都在手机微信里,回家后还可以接着看呢。”
像小马一样,每天,海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通过互联网科技旅游,体验,读懂、传播着龙门历史文化,并与龙门石窟建立起情感连接。目前,龙门石窟景区微信公众服务号粉丝近50万人。
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现存佛龛两千多座、各类佛像10万余尊,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但自开凿之日起,就面临着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困扰。为坚守保护遗产瑰宝的历史责任,龙门石窟没有向游客开放洞窟。
为弥补游客不能进入洞窟参观的遗憾,2015年龙门石窟和腾讯公司合作启动“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建设,订制了智慧旅游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从入园前到出园后的全流程智慧体验,古老的龙门开始鲜“活”起来。
“龙门石窟本身就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在始终保持文物原真性的同时,迫切需要将文物背后沉默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故事进行活化,和今天的游客建立持久、紧密、便捷、互动的连接,让游客读懂文物背后的历史。”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于迎说。
一年多来,龙门石窟发挥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功能,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活化文物背后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文物、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龙门石窟研究院研创推出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如全国首部探秘佛教艺术的手绘涂色书《龙门的色彩》,精心选取了帝后礼佛图等8份龙门石窟特色石刻造像;首部手抄经书《龙门大唐心经》、首个《龙门微信表情包》等,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
“互联网+实现了两个转变,游客从‘观光’转向‘体验’,文物保护从‘专家研究’转变到‘公众参与’”。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中心主任路伟说,“微信平台定期发布满足普通游客需求的文物保护成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严谨的学术研究变为大众能理解、容易接受的普及类知识。”
在1972年的时候,在山东省临沂东南方向的山岗发现一座汉代古墓。很快轰动了全世界,并掀起了孙子兵法研究的新一轮热潮。临沂汉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发掘出土后经保护处理,至今一直存放在山东博物馆。
铭文作为王者荣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特别在钻石及以上段位的对局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拥有一套完整的铭文对于早期的对线和团战中,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总的来说满级的一套铭文相当于价值1500左右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