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ace的blog 2019-02-13
三体人:兄dei你们去哪儿啊?
地球人:太阳要炸了,我们带着地球去比邻星重建家园。
三体人:比邻星三星系统崩坏了,我们要去地球重建家园。
地球人:......
三体人:......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出版于2018年11月,2019年大年初一,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故事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即将被吞没,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我们会怎么办?
看多了美国大片里面拯救世界的酷炫特效和超级英雄,如今坐在电影院以我们中国人角度审视末日大片,内心多少会有些不自信,但迅速窜到榜首的票房说明了观众的反响。
大开脑洞的科幻剧情,令人称赞的特效技能,闻者落泪的情感细节。抛去这些因素,从《流浪地球》中我们到底可以看出科技对未来多重要。
人工智能MOSS
很多观众出了影厅都在讨论领航员空间站的人工智能MOSS,声音好听又有趣。MOSS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家里的小爱同学、天猫精灵。
MOSS不仅代替联合政府发言,还服务于领航员,替他们和地球进行联络,对领航员的日常生活也会进行管理。
吴京饰演的角色刘培强从出场到最后爆炸,大部分对话都是和人工智能之间展开的。
“莫斯,帮我联系.....”“莫斯,告诉我地面受灾情况”“莫斯,......”与其说MOSS在电影中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它更像是我们对人工智能的一种接近完美的想象。
无人侦察机
剧情的一个小高潮是救援队进入上海,在这一节的剧情中一些辅助人物的牺牲推动了故事和主角人物情感的快速前进。
刚进入上海,救援队派出了一只小巧灵活的无人机进行勘察,无论是被冰封的上海是否可以通行,还是临时躲避的大楼内设备是否完整程,无人机都给出了准确的勘察结果。
当地球面临重创,人类在灾难面前变得弱小无助,人工智能科技产品无疑是我们最好的一个助力。
影片中,整个上海如同冰封峡谷,是否可以冒险从中通过?突发变故,想去隔壁大楼借道运送火石,大楼被破坏到什么程度?如果没有无人机代替人力去勘察,则意味着更多的牺牲和时间的无限耽误。
运载车
作为电影中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运载车反而有点不起眼。球形方向盘、极强的雪地适应能力、面对突发状况的分节自救机制、耐冷耐热的高适应度,说是运载车,但在观众看来主角们在车厢里更像是身处在一个飞船的太空舱里。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影片中出现的地下城科技系统、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至关重要推动地球“流浪”的发动机,这些让人惊叹的科技因素都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片子尾声,人工智能MOSS在报废前吐槽说:“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对于人工智能科技,人类之所以总是抱着一种防备、警惕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类远远比冰冷的科技具备更多的情感和人性。
也许科技可以用最理性的思路去做正确的抉择,但是同时也会失去人类的亲情和温暖。
不过不用担心,毕竟科技是人类发明推动,只要我们不停歇的进步就永远不用担心被其反杀,科技就永远会是我们最得心应手的左膀右臂。
边玩游戏边等位、机械手臂配菜、“千人千味”自动配锅底、机器人上菜……这是记者在北京海底捞智慧餐厅看到的场景。如今,“黑科技”正在重塑餐饮业,不少顾客在春节期间选择赴智能餐厅“尝鲜”。
海底捞智能餐厅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座位预订已排到今年5月。餐厅还保留了一部分座位给现场排队的顾客,上午10:30开始放号,顾客一般需要等两个小时。
等位区域类似小型电影院,顾客坐在“观众席”,通过扫描大屏幕的二维码参与游戏。等位区域的旁边,顾客可以透过玻璃墙看到配菜的18只机械手臂忙碌工作。
在0-4摄氏度的环境里,机械手臂在60秒内就可以配好顾客点的菜。在后厨入口,记者看到墙上的屏幕里显示着后厨各类菜品的库存总量以及保质期。
在就餐区域,顾客点餐通过桌上的iPad自助完成,后厨机械臂通过顾客的指令配菜,之后菜品被放到传菜机器人的托盘上,机器人自动把菜送到指定座位。
如果有人挡了传菜机器人的路,它会发出萌萌的声音“请让一下好吗?”“等我干完活再和你合影”。
服务员告诉记者,一般从点菜到菜品送达,不超过10分钟。餐厅一共有6台传菜机器人,夜里充电后,白天可以工作一整天。
吃火锅,锅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服务员告诉记者,锅底由“自动配锅机”配置,6档辣味可供挑选,还有不少其他口味,可以实现“千人千味”。
“餐厅的智能化是由两大系统支撑。”餐厅的技术培训师张金山告诉记者:
一是订单生产管理系统,可以精确跟踪用户的订单状况,分析相关数据,监控设备状况,进行软件维护,并随时查看菜品是否过期;二是能源管理系统,分析水、电、燃气等能源消耗情况。
智慧餐厅正在成为餐饮行业的布局热点。不只是海底捞,京东集团也在发力。去年11月,“京东X未来餐厅”在天津开业。
京东X未来餐厅项目负责人唐思宇介绍,餐厅可容纳100人就餐,从点餐、配菜、炒菜、传菜到用餐、结算,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后台贯穿餐厅运营全过程。
消费者点餐后,后台将任务分配给烹饪机器人,机器人通过精准的智能化操作,实现了用油、用时、用料标准化。后厨一名工作人员可以同时管理5台机器人。
炒菜完成后的传菜工作同样由机器人来完成,传菜机器人可以轻松实现智能避障,自动优化传菜路径。
“作为智能科技与餐饮场景相融合的创新尝试,我们正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升级,让无人科技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
“餐饮行业工作主要分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情感劳动三类,前两类工作易被替代,如厨师、传菜员,而情感类工作不易被替代,如服务非常全面的领位员。”冯俊说。
餐厅工作的可替代程度,还要看定位。快餐行业,全面的自动化指日可待;但高档餐厅对人性化的服务要求高,较难实现全面自动化。
国内餐饮媒体“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CEO秦朝表示,实际上,国内餐厅的智能化早已启动。
2012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渗入餐饮业,餐厅后台管理、客户分析、选址、菜单设计、菜品供应链等都已经用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虽然全面的智能化、自动化,短期内在全行业实现非常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餐必然会从手工业时代迈入智能时代。
3. 中国移动采购5G基站,华为高居第一名
中国移动已公布了2019年5G规模组网建设的首批5G基站采购结果,其共采购500个5G基站,华为以250个5G基站的份额高居第一名,这显示出华为在5G技术上的领先性。
据中国移动公布的数据,除了华为之外,还有爱立信、中兴、诺基亚和大唐获得了订单,它们分别向其供应110个、80个、30个、30个5G基站,就数量来说,华为无疑已取得绝对的优势。
对于华为来说,中国移动的首批5G基站订单将最大份额交给它,无疑是对它的技术能力给予了最高的认可,对于它当下所遭遇的众所周知的问题之下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上月,华为公布它已获得30个订单,5G基站发货量超过1万个,在全球通信设备商当中高居第一名,凸显出它在5G商用前夕已取得绝对的优势。
华为同时强调它的5G设备在技术上领先对手1-2年,其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表示自己的通信设备在技术上足够先进,有信心凭借技术优势获得海外运营商的订单。
在专利上,有统计数据显示,华为在5G技术上的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三名,与高通不相上下,凸显出它在5G技术上所拥有的强大竞争力。
华为之所以能在5G技术上取得如此优势,与它多年来持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分不开,截止2018年其技术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000亿,而在5G技术上更是早在数年前就开始投入巨资,这让它在5G技术上最终取得了如今的硕果。
除了持续增强技术研发实力,华为也高度关注国际标准的制定,积极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帮助它快速跟进全球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正因此它迅速抓住了土耳其科学家提出的polar码并最终在该项技术上取得了领导优势。
并成功推动polar码成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这也是中国企业提出的编码方案首次成为国际标准的编码方案,代表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中取得了一大成就。
目前华为已推出了支持5G标准的巴龙5000 5G基带,并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的5G终端CPE,成为全球第一家推出从通信设备、芯片到终端一整套解决方案的企业,据悉本次中国移动的采购订单中就包括了华为的5G CPE。
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华为获得了其首笔最大的5G订单,这将有利于华为向全球运营商树立其技术领先的典范,帮助它在全球市场取得更多的5G设备订单。
4. 钻破30公里冰层!NASA开发核动力机器人,探索“欧罗巴”生命迹象
木星的卫星之一“欧罗巴”(Europa)的外壳是厚冰层,科学家认为可能有外星生命存在。
别名“欧罗巴”(Europa)的木卫二是木星的卫星之一,主要由矽酸盐岩石构成,由于具有水-冰组成的地壳,被科学家认为有机会出现生命。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设计一款核动力“钻井机器人”(Tunnel bot),尝试钻入30公里厚的冰层,寻找潜藏其中的外星生命。
NASA格伦研究中心的罗盘团队(Glenn Research COMPASS team)由一群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
日前在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中提出“钻井机器人”的构想,该机器人将运用核反应或放射性热源产生热量,融化并通过欧罗巴的冰壳。
罗盘团队成员之一的安德鲁(Andrew Dombard)表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怎么将机器人运到欧罗巴,而是假设能够到达后如何进入内部进行研究。
由于外星生命迹象已经从卫星表层消失,因此把希望放在冰壳内的世界,通过机器人搭载的中继设备和长达15公里光纤电缆和地球进行通信。
尽管目前罗盘团队的研究计划仍处于概念阶段,NASA经常将资源投入概念性研究,借此开发和测试新技术,在钻井机器人实现之前,仍有许多设计上的挑战必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