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的猫 2019-06-21
上一次已经提到,图的遍历一般有两种算法,即广度优先和深度优先。其中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会从第一个指定的顶点开始遍历图,沿着路径直到这条路径最后一个顶点,接着原路回退并探索下一条路径。换句话说,它是先深度后广度地访问顶点,如下图1。
图1
与广度优先算法不同,深度优先算法不需要一个起始顶点,只要顶点v没有被访问,就访问该顶点。
我们用三种状态来反映顶点的状态:
访问某一顶点v的步骤如下:
因此深度优先搜索的步骤是递归的,这意味着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使用栈来存储函数调用(由递归调用所创建的栈)。
与广度优先算法类似,在算法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将所有顶点置为白色(本文的所有代码都是在图中实现的Graph类中添加的)。
function Graph() { var vertices = []; var adjList = new Dictionary(); // 图类的其他代码省略... var initializeColor = function(){ var color = []; for (var i=0; i<vertices.length; i++){ color[vertices[i]] = 'white'; } return color; }; }
接下来实现深度优先算法的核心代码:
this.dfs = function(callback){ var color = initializeColor(); // 将所有顶点初始化为白色 for (var i=0; i<vertices.length; i++){ if (color[vertices[i]] === 'white'){ // 对每一个没有被访问过的顶点调用dfsVisit方法 dfsVisit(vertices[i], color, callback); // {1} } } function dfsVisit(u, color, callback){ color[u] = 'grey'; // 将顶点u置为灰,表明访问过但还没有完全探索 callback && callback(u); // 执行回调函数 var neighbors = adjList.get(u); // 获取顶点u的所有相邻顶点 for (var i=0; i<neighbors.length; i++){ // 探索所有相邻顶点 var w = neighbors[i]; if (color[w] === 'white'){ // 如果相邻的顶点没有被访问过,则对其执行dfsVisit方法 dfsVisit(w, color, callback); } } color[u] = 'black'; // 将顶点u置为黑,表明已经完全访问。 }; };
对图1中的图执行上述搜索算法的过程如图2。
图2
由于我们是从起始点A开始搜索的,{1}处的代码只会执行一次,因为所有其他顶点都有一条路径到达A点。如果从B点开始搜索,{1}处的代码便会执行两次。
给定一个图G,要得到任意顶点u的发现时间(d[u])以及完成对该顶点的搜索时间(f[u]),可以在上述代码的基础上做一定修改(修改的位置用空行隔开):
this.DFS = function(){ var color = initializeColor(), //{2} len = vertices.length, d = new Array(len).fill([]), // 用于保存任意顶点u的发现时间 f = new Array(len).fill([]), // 用于保存任意顶点u探索完成的时 time = 0; // 用于记录探索时间 for (var i=0; i<vertices.length; i++){ if (color[vertices[i]] === 'white'){ DFSVisit(vertices[i], color, d, f); } } return { // 返回探索数据 discovery: d, finished: f }; function DFSVisit(u, color, d, f){ console.log('discovered ' + u); color[u] = 'grey'; d[u] = ++time; // 发现顶点u后,时间+1 var neighbors = adjList.get(u); for (var i=0; i<neighbors.length; i++){ var w = neighbors[i]; if (color[w] === 'white'){ DFSVisit(w,color, d, f); } } color[u] = 'black'; f[u] = ++time; // 探索完顶点u后,时间+1 console.log('explored ' + u); }; };
对于深度优先算法,边是从最近发现的顶点u处被向外探索的。只有连接到未发现的顶点的边被探索了。当u所有的边都被探索了,该算法回退到u被发现的地方去探索其他的边。这个过程持续到我们发现了所有从原始顶点能够触及的顶点。如果还留有任何其他未被发现的顶点,我们对新源顶点重复这个过程。重复该算法,直到图中所有的顶点都被探索了。
观察上述代码可以发现,time的值只能在图的顶点数量的一到两倍之间,并且d[u]<f[u],即发现时间的值比完成时间的值小。
给定图3,假定每个顶点都是一个我们需要去执行的任务。
图3
这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AG),即任务的执行是有顺序的,例如,任务F不能在任务A之前执行,并且该图没有环。
当我们需要编排一些任务或步骤的执行顺序时,这称为拓扑排序。比如,当我们在开发一个项目时,首先我们得从客户那里得到需求,接着开发客户要求的东西,最后交付项目,但不能先交付项目再去收集需求。
拓扑排序只能应用于DAG。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对图3中的任务图进行拓扑排序:
graph = new Graph(); myVertices = ['A','B','C','D','E','F']; for (i=0; i<myVertices.length; i++){ graph.addVertex(myVertices[i]); } graph.addEdge('A', 'C'); graph.addEdge('A', 'D'); graph.addEdge('B', 'D'); graph.addEdge('B', 'E'); graph.addEdge('C', 'F'); graph.addEdge('F', 'E'); var result = graph.DFS();
最终各顶点的发现和探索完成时间会保存在result中。图4直观地注明了各个顶点的发现时间/探索完成时间。
图4
那么按照探索完成时间的倒序来排序得到的拓扑排序为:
B - A - D - C - F - E
需要注意的是,算法不同,得到的拓扑排序可能不同,比如下面的拓扑排序也是可能的:
A - B - C - D - F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