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书消得泼茶香 2017-12-08
我们知道,在隋唐时期,日本对中原文化极其仰慕,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经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可这种举动不是从唐朝开始,是从隋朝开始的,经历了差不多二百六十多年的时间。
第七次到第十次是最典型的,日本每次派的遣唐使阵容都比较庞大,四条船,五六百人,是以前的三倍多。也就是说日本从那时开始意识到,大唐,有的是营养让他们汲取,有的是领先世界的技术让他们学习。他们也隐约意识到,在东亚版图甚至世界,都找不出比大唐更兼容并蓄,更有知识力的国家了。
唐朝是中日外交活动的顶峰,我们今天说外交活动,那是非常荣耀的,但是在唐初,航海技术不行,遣唐使临走前都得写个遗嘱,这一去能不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海上天气不好,船翻了是经常发生的。在第一批遣唐使到大唐,大唐派了一个刺史。回国之后这个刺史心有余悸的说,沿途所见如地狱之门,又听到奇怪的声音,十分恐惧。也就是说,在那一个地方,经常会有船翻,有阴森森的感觉。
过去很多人都以出海为畏途,唐朝有个散文家,日本想聘请他到日本教书,他赶紧说自己病了,病得下不了床了,以此逃避出海。无独有偶,日本的一个遣唐使也用同样的办法避免出海,不过他没忍住,做了首诗,日本天皇知道了大为恼怒,说要杀了他,后来觉得他有才华,没忍心杀,就把他流放到一个岛上。
我们要讲的唐日混血儿,这是遣唐使特有的文化产物,他们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肩负着国家的责任。当然,还是有人把国家使命看得高于个人生命,从而义无反顾的。
这些遣唐使成员,有些成了固定成员,一生致力于日本国内发展,为两国交流做出贡献。也有子承父业的。这就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唐日混血儿的产生。
遣唐使到了唐朝,有很大的可能跟唐朝的当地的女子结婚生子,比如秦朝庆、秦朝元兄弟,他们是日本的学问僧,他们与唐朝本地女子结婚,生下两个孩子,叫朝庆、朝元。
当时日本引以为傲,可不像今天谁知道自己的混血,还有自卑情结,当时日本以为自己娶大唐女子是“高攀”,混血儿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比如朝元,后来他以遣唐使的身份,受到唐玄宗的接见,因为他是混血儿,唐玄宗还赏赐了他很多礼物。他返回日本后,日本特别重视他,给予他很高的职位。朝庆父子终身没有回日本,留在大唐生活。
还有一对兄弟是晁衡的随从,他们是第九次遣唐使,后来这两个跟班也是跟唐朝女子成婚,带着两个孩子跟随第十次遣唐使回到日本。
日本大张旗鼓迎接他们以及唐朝使者,并给予他们很高的文职。
第十一次遣唐使藤原,归国途中遇到风暴,没走成,留在唐朝。日本让唐朝将滞留唐朝的遣唐使送回国。不过当时唐朝正经历“安史之乱”,唐肃宗说,天下不太平,不让藤原回去。
藤原和唐朝女子结婚生了一个女儿,叫喜娘。第十五次遣唐使时,喜娘长大了,跟着船队回日本探亲,可是遇到风暴,船被劈成两截,六十多个人落水,索性喜娘被救上来,后来漂流回国。消息传到日本京都,引起很大震动。藤原家族本来就是日本的贵族,他们特别激动,他们召集官家子弟八百人,组成仪仗队,迎接喜娘。
上面列举的一些只是比较知名的,对两国交流和影响比较大的,载入史册的混血儿。但其实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唐日两百多年交流中,日本人留在大唐本土繁衍后代的还是不少的,混血的应该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这些混血儿,也继承父亲的志愿,成为遣唐使,为两国交流奔波。大唐的人才也有留在日本繁衍后代的,比如唐朝音乐家袁晋卿,他们的后代同样也对文化传播十分尽力。
值得一提的是,唐开元五年,日本第九批入唐的遣唐使中,有一个阿倍仲麻吕,是中国人当时特别熟知的人。第九批遣唐使回日本后,大和朝廷颁布一系列律法,都是来自于唐朝。
日本抄袭了唐朝许多文化、建筑、律法、制度等,都是遣唐使的功劳,大唐也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总之,中日两国最密切的交流,就是唐朝时期两百六十多年来十几次遣唐使的往来。公元八百九十四年,日本结束了遣唐使的派遣,中日从此疏远,混血儿也渐渐被人们所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