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sCorner 2017-12-19
早期地图及测量技术
在没有测量技术的情况下,人们对地理位置的感觉只能依靠直觉,但并不是说任何工具都不使用。
相传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其中「准」、「绳」是测定物体平、直的工具,「规」是矫正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形的曲尺。《山海经》中也说大禹曾派他的两名助手大章和竖亥去不算世界的大小,「竖亥右手把筭「算」,左手青邱北」,尽管这些工具并不一定发明于大禹时代,但至少说明在上古时代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量算工具。
而《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证明,最迟到西汉,人们已经能使用多种方法测量山高、谷深、距离,这是地图测绘的理论基础。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最迟在汉代已经出现,这为大规模、长距离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古代发达的天文学还为人们提供了利用天象来定位的条件。这些理论、技术和工具为地图的出现和进步提供了条件。
汉至南北朝时期
到了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 220 年的汉代,地图的绘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地图的运用更加普遍,地图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文献记载的主要有地形图、疆域图、政区图、城市图、宫殿图等。
这一时期值得大家记住的一个人就是裴秀,他的「制图六体」应该是最早的地图学理论。
隋唐至宋时期
隋唐时期出现了以文字为主、地图为辅的地理书——图经;对各级行政区的图经编纂和地图的绘制唐朝政府已有明确的规定。以州府为单位绘制的地图每三年要上报一次,兵部设有专门管理全国地图的官员——职方郎,在州府地图基础上,朝廷定期绘制全国性地图。这一时期的地图学家賈耽和他的《海内华夷图》也可参见古代的人是如何绘制地图的?
到宋朝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水平」、「望尺」「干尺」来测量高差。由于战事不断,五代到宋时期军事地形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宋朝规定每逢闰年上报一次各州的地图,城市特别是首都地图的绘制也一直受到重视。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地图,杨甲的《六经图》,下图为《六经图》所载《地理之图》:
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是《禹迹图》,其采用「计里画方」的方法,横方 70,竖方 73,共计 5110 方,每方折百里,大约相当于 1:150 万的地图,绘制的已经相当精密
这一时期的沈括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其曾奉命编绘了《天下州县图》,可惜这套图已经失传,他发展了裴秀的「制图六体」,取消了「道里」,增加了「互同」。沈括将「道里」看作地图上的距离,认为有了比例尺后,图上距离自然就有了;至于「互同」,很有可能就是现代地图中使用的等高线标记。
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提两个重要的人物:郭守敬和 利玛窦
郭守敬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当他受命编制新历后,就认识到「历之事,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他首先致力于创制仪表,简仪、高表、仰仪、立运仪、景符等十几种专用仪器,还为野外观测设计了丸表、悬正仪、座正仪等仪器(ps: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应当同现代的测量仪器相仿)。
利玛窦在中国待了 28 年,绘制了 10 多种世界地图,为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地理知识。首先就是西方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了中国,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要将地球表面的曲面转换到地图的平面上,投影是其基础和根本。他还测定了中国许大城市的经纬度坐标,翻译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地名,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清朝时期
到清朝也就差不多了,东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开始拉大了,中国的测图技术也远远地落在了西方人的后面,只能看看清朝的版图:
最后只能提一下中国历史地图集大成之作——楊守敬的《历代舆地图》:共线装 34 册,上启春秋,下迄明代,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朱墨套印,凡见于《左传》、《战国策》和各部正史《地理志》中的地名,基本上都编绘入图,比以往任何一种历史地图集都要详细丰富,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还没有哪一种历史地图集足以取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