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入场:能否成为下一个“支付大战”的酣战点?

iapppay 2019-10-30

 刷脸支付入场:能否成为下一个“支付大战”的酣战点?

最近当我们拿出手机支付时,经常会被提醒选择“刷脸支付”有优惠。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在加大投入补贴刷脸支付。同时,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银联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正式宣布进军刷脸支付市场。

那么,刷脸支付能否成为下一个“支付大战”的酣战点?

二维码支付逐渐走向统一

近几年,移动支付的技术形式不断升级,从扫码支付到指纹支付,再到最近火起来的刷脸支付。无疑不反映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传统银行之间的用户争夺战。

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 年)》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 App 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刷脸支付补贴战将开启

今年 4 月,支付宝支付事业部总经理钟繇曾对外界表示“将投入 30 亿补贴刷脸支付”。近日,支付宝又宣布,将 30 亿元市场刷脸支付补贴改为“无上限投入”。

微信支付方面虽然没有公开透露补贴金额的具体信息,但有业内人士称,微信的补贴力度已达“百亿”级。同时还有正常扶持政策,主要是结合刷脸支付笔数对刷脸支付服务商提供一定的补贴奖励、针对普通用户的营销活动包括随机立减、每周微信支付日的满减。

安全是绕不去的坎

据了解,刷脸支付的原理是将硬件终端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云端服务器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即1:N的方式,判断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进行认证完成人脸支付。

业内人士认为刷脸支付的成本更高,很难像二维码支付一样遍布各种生活小店。

因为,对于刷脸支付来说,能否推广下去的关键在于安全问题的解决。如何保证硬件终端侧收集的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安全,以及云端服务器如何防范信息泄漏,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人脸识别支付线下应用风险相对可控,基本具备试点应用的条件。但人脸属于弱隐私生物特征,信息误用风险比较大。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应提前告知信息使用方式,明确获得客户授权,要充分尊重用户的主观意愿,不得在用户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发起交易,不要简单地将人脸特征作为唯一的交易验证因素。”

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移动支付引发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脸部信息泄露是件麻烦事。

那么,类似换脸 APP“ZAO”等 AI 换脸视频是否会破解刷脸支付?

相关推荐

迷彩 / 0评论 2020-01-14
zuiyingong / 0评论 2019-10-24
zbllilac / 0评论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