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宫殿 2018-01-22
宋太宗赵光义是历史上颇有争议性的一位皇帝,为后世留下了“金匮之盟”、“烛影斧声”之类的千古谜案。
大家知道,赵光义的皇位继承自哥哥宋太祖赵匡胤,而赵匡胤是有儿子的,皇位的传承又很讲究“父死子继”,所以赵光义做皇帝究竟合不合理,历来受到质疑。其实这种质疑在当时就存在,赵光义也心知肚明。
因此,赵光义在即位之后,就按照赵匡胤生前所制定的“先南后北”战略,发动了一系列统一战争,并进行了“雍熙北伐”,企图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这样频繁的对外战争,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转移内部的质疑。
同时,赵光义努力塑造仁君的形象,为此还曾做出过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淳化二年(991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灾情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用了很多种方法祈雨禳灾都没有丝毫效果,朝野内外忧心忡忡,怨声载道。
这时,赵光义忽然给宰相吕蒙正等人下了一道诏书。看到诏书,大臣们震惊不已,尽管这道诏书只有区区的八个字:“朕将自焚,以答天谴”(见《宋史·太宗本纪》)。
《宋史》的记载过于简略,皇帝的诏书不太可能只有这简单的八个字。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这道诏书的内容被完整记录了下来:“元元何罪!天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简而言之,赵光义说:如果三天之内还不下雨,你们就把朕烧死吧。
中国古代历来有“天人感应”的说法,认为帝王如果不仁,违背了天意,上天就会降灾以示惩罚,也就是所谓的“天谴”。因而水旱、旱灾、蝗灾等,都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正因如此,每当大灾大难来临时,帝王常会自我反省,纠正施政中的错误和不足,甚至向天下臣民颁布罪己诏。
即便可以归罪于皇帝,宰相吕蒙正等人也不可能把赵光义烧死。而巧的是,“翌日而雨,蝗尽死”(见《宋史·太宗本纪》)。第二天就下雨了,或许会有这样的巧合,但是蝗虫一下子就死光了,则未免太夸张了。总之,赵光义并没有真的自焚。
对于赵光义的这个行为,后世褒贬不一。比如《宋史·太宗本纪》就赞扬他:“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在降雨之后,皇帝与大臣编造的一个弥天大谎,毕竟在他下这道诏书的几天前,还依然在嬉戏玩乐,“幸金明池,御龙舟,遂幸琼林苑宴射”。
至于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难以定论。如果赵光义真的下了这样的诏书,而天并没有下雨,不知到了三天以后,赵光义该如何收场,难道真的会自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