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Gamesdc 2020-08-17
在 1964 年至 1966 年间,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德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瑟夫·维森鲍姆(Joseph Weizenbaum)开发了历史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 —— Eliza。
Eliza 的名字源于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作品《卖花女》中的角色,剧中出身贫寒的卖花女 Eliza 通过学习与上流社会沟通的方式,变成大使馆舞会上人人艳羡的“匈牙利王家公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 被其作者赋予了充满戏剧性的内涵。
尽管在当时已经存在一些基本的数字语言生成器(可以输出一些连贯文本的程序),但 Eliza 是第一个明确设计用于与人互动的程序。用户可以使用打字机输入人类的自然语言,获得来自机器的响应。正如维森鲍姆解释的那样,Eliza 使“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
Eliza 是维森鲍姆用一种名为 MAD-SLIP 的编程语言,在 36 位的 IBM 7094(一种早期的晶体管大型计算机)上开发的。在那个年代里,计算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所以 Eliza 只能通过分时系统运行,用户只能通过电动打字机和打印机与程序进行远程交互。当用户键入一个句子并按 Enter 键时,一条消息会被发送到远端的大型机。Eliza 扫描消息中是否存在关键字,并将这些关键字组成新的句子,用以回复响应,打印出来并供用户阅读。
为了鼓励用户与 Eliza 对话,维森鲍姆使用“狡猾策略”为 Eliza 设计了一种模拟罗杰式心理医生(一种以人为本的心理咨询)的对话风格。该程序将接受用户所说的内容,并将以一个问题作为回应,如下面的示例所示。(可以注意该程序如何接收“男朋友”和“沮丧”之类的关键字并重新使用它们。)
人:男人都是一样的。
Eliza:怎么说?
人:他们总是在困扰我们一些事情。
Eliza:您可以举一个具体示例吗?
人:好吧,我的男朋友让我来了这里。
Eliza:您的男朋友让您来了这里?
人:他说我很多时候都很沮丧。
Eliza:很抱歉听到您感到沮丧。
人:是的,我不开心。
Eliza 的这种对话方式,给人的印象就是计算机可以理解用户所讲的内容,而不必为对话提供任何新的补充。事实上,维森鲍姆仅用 200 行代码就实现了这一过程,使 Eliza 能够让人产生被机器聆听、理解的错觉。
为了测试 Eliza 与对话者互动的能力,维森鲍姆邀请学生和同事进入他的办公室,并让他们在他的观察下与机器聊天。他有些担忧地注意到,在与 Eliza 进行短暂互动期间,许多测试者竟开始对该程序产生情感上的依恋。他们会向机器敞开心,坦承他们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面临的问题。
更令人惊讶的是,甚至在维森鲍姆向他们介绍了 Eliza 的工作原理,并解释说它并不是真正理解了用户所说的任何内容之后,测试者对 Eliza 的这种亲密感仍然存在。尤其是魏森鲍姆的助手,尽管她一直看着该程序从零开始构建的全过程,但在测试时,这位助手仍然坚持要魏森鲍姆离开房间,以便她可以与 Eliza 私下交谈。
通过 Eliza 的实验,魏森鲍姆开始质疑阿兰·图灵(Alan Turing)在 1950 年提出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想法。图灵在他的题为“ 计算机械与智能 ”的论文中提出,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文本与人类进行令人信服的对话,则可以认为它是智能的。这一思想也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的基础。
但是 Eliza 的测试证明,即使人机之间的理解只从人类这一侧产生,也可以在人机之间进行令人信服的对话。也就是说,对人类智能的模拟(而不是智能本身)足以使人蒙昧。维森鲍姆称这种现象为 “Eliza 效应”,并认为这是数字时代人类共同遭受的一种“妄想”。这一见解对维森鲍姆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冲击,并直接影响了他在未来十年里所做研究的思想轨迹。
1976 年,魏森鲍姆发表了《计算能力与人为原因:从判断到计算》 ,该书对人们为何愿意相信“一台简单的机器也许能够理解复杂的人类情感” 进行了深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