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桌 2018-05-04
杨海艳
越来越多的车企涌入出行市场。
近日,福特旗下的福特智能出行有限责任公司与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定各出资50%,组建一家新合资公司,致力于为网约车运营商和网约车司机提供智能、定制化的纯电动车解决方案。
此外,今年3月初,奥迪方面宣布将与一汽、大众汽车、一汽-大众、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等多方成立“一汽奥迪移动出行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专注于新兴的数字化共享和移动出行领域。3月底,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DaimlerAG)和宝马集团(BMWAG)联合宣布,成立新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并计划合并汽车移动出行业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出行服务。
国内大的汽车集团中,上汽早已在2013年就开始试水出行服务市场,截止到去年7月底,上汽集团旗下的EVCARD已经进入全国31个城市,布局网点超过5200个,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10000辆。
吉利集团旗下的曹操专车2018年将投放至30个城市,累计运营35000辆车;预计2019年将投放50个城市,累计运营50000辆车;在曹操专车总部杭州,2018年曹操专车将新增投放1500辆新能源专车。
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主流车企,几乎都有自己的移动出行业务板块,或是准备布局这一市场。
在传统的出行领域,滴滴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谁会成为下一个滴滴?
与传统网约车市场不同的是,电动车出行对于牌照资源以及落地的基础设施依赖将更加明显。在当下,新能源车地方补贴以及牌照的发放都必须依赖于地方政府,而后者在同等条件下,会更加愿意对属地的新能源生产企业或运营企业资源倾斜,因此,要成为电动车服务市场的独角兽,显然难度更大。在运营过程中,“寻求政府的支持其实非常关键”。
环球车享CMO黄春华此前曾告诉笔者,一旦政府支持这个项目,在这些方面都会给予更多的支持。为寻求政府的合作,环球车享在进入一地市场时,一般都会选择当地本土的汽车品牌,比如在合肥和江淮合作,在苏州和北汽合作,尽量拉拢资源方“站队”。
“包括滴滴、摩拜在内的入场者虽然有流量和资金的优势,但在落地上可能并不是最强的。”微租车CEO杨洋认为。在此背景之下,寻求具备落地能力的第三方进行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三方来说是更为可靠的落地模式。从福特牵手众泰、奥迪联合一汽,宝马与戴姆勒抱团就可看出,在电气化时代,抱团布局移动出行,或将成为主流,与此同时,更加关键的是,在商业模式尚未清晰之前,抱团不仅可以资源最大化,也有助于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