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丁学堂软件测试视频教程之白盒测试方法与黑盒测试方法的区别

测试小路 2018-01-26

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其中,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本身的测试,着重于程序的内部结构及算法,通常不关心功能与性能指标。黑盒测试又被称为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实际上是站在最终用户的立场上,检验输入输出信息及系统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规格说明书中有关功能需求及性能需求的规定。

扣丁学堂软件测试视频教程之白盒测试方法与黑盒测试方法的区别

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方法,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而是从用户观点出发,针对程序接口和用户界面进行测试,根据产品应该实现的实际功能和已经定义好的产品规格,来验证产品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所以,黑盒测试方法技术相对要求低,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整体测试系统的行为,可以从头到尾(end-to-end)进行数据完整性测试。黑盒测试方法适合系统的功能测试、易用性测试,也适合和用户共同进行验收测试、软件确认测试。黑盒测试方法不适合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而且测试结果的覆盖度不容易度量,其测试的潜在风险比较高。

由于白盒测试方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针对性很强,可以对程序每一行语句、每一个条件或分支进行测试,测试效率比较高,而且可以清楚已测试的覆盖程度。如果时间足够多,可以保证所有的语句和条件得到测试,测试的覆盖程度达到很高。白盒测试方法所以适合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而不适合系统测试。白盒测试方法准备的时间很长,如果要覆盖全部程序语句、分支的测试,一般花费比编程更长的时间。

白盒测试方法所要求的技术也较高,相应的测试成本要大。对于一个应用的系统,程序的路径数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借助一些测试工具,白盒测试法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企图遍历所有的路径往往是做不到的。即使,穷举路径测试,也不能查出程序违反了设计规范的地方,不能发现程序中已实现但不是用户所需要的功能,可能发现不了一些与数据相关的错误或用户操作行为的缺陷。所以白盒测试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白盒与黑盒测试什么区别

1、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锯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黑盒”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法是穷举输入测试,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使用,才能以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

2、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

“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但即使每条路径都测试了仍然可能有错误。第一,穷举路径测试决不能查出程序违反了设计规范,即程序本身是个错误的程序。第二,穷举路径测试不可能查出程序中因遗漏路径而出错。第三,穷举路径测试可能发现不了一些与数据相关的错误。

软件人员使用白盒测试方法,主要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的检查:

– 对程序模块的所有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次;

– 对所有的逻辑判定,取 “ 真 ” 与取 “ 假 ” 的两种情况都至少测试一次;

– 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界限内执行循环体;

– 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

具体包含的逻辑覆盖有: – 语句覆盖 – 判定覆盖 – 条件覆盖 – 判定-条件覆盖 – 条件组合覆盖 – 路径覆盖。

1.白盒测试技术 (White Box Testing) : 深入到代码一级的测试,使用这种技术发现问题最早,效果也是最好的。该技术主要的特征是测试对象进入了代码内部,根据开发人员对代码和对程序的熟悉程度,对有需要的部分进行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人员根据自己对代码的理解和接触所进行的软件测试叫做白盒测试。这一阶段测试以软件开发人员为主,在 JAVA 平台使用 Xunit 系列工具进行测试, Xunit 测试工具是类一级的测试工具对每一个类和该类的方法进行测试。

2.黑盒测试技术( Black Box Testing ):黑盒测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但是主要还是功能部分。主要是覆盖全部的功能,可以结合兼容,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根据软件需求,设计文档,模拟客户场景随系统进行实际的测试,这种测试技术是使用最多的测试技术涵盖了测试的方方面面,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

正确性 (Correctness) :计算结果,命名等方面。

可用性 (Usability) :是否可以满足软件的需求说明。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输入部分的边界值,就是使用一般书中说的等价类划分,试试最大最小和非法数据等等。

性能 (Performance) : 正常使用的时间内系统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时间,多人同时使用的时候响应时间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J2EE 技术实现的系统在性能方面更是需要照顾的,一般原则是 3 秒以下接受, 3-5 秒可以接受, 5 秒以上就影响易用性了。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性能问题,修复起来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这常常意味着程序的算法不好,结构不好,或者设计有问题。因此在产品开发的开始阶段,就要考虑到软件的性能问题

压力测试 (Stress) : 多用户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压力测试工具,建议将压力和性能测试结合起来进行。如果有负载平衡的话还要在服务器端打开监测工具 , 查看服务器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情况,如果有必要可以模拟大量数据输入,对硬盘的影响等等信息。如果有必要的话必须进行性能优化 ( 软硬件都可以 ) 。这里的压力测试针对的是某几项功能。

错误恢复 (Error Recovery) :错误处理,页面数据验证,包括突然间断电,输入脏数据等。

安全性测试 (Security) :这个领域正在研究中,防火墙、补丁包、杀毒软件等的就不必说了,不过可以考虑。破坏性测试时任意看了一些资料后得知 , 这里面设计到的知识 内容可以写本书了 , 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的,特别是一些商务网站,或者跟钱有关,或者和公司秘密有关的 web 更是需要这方面的测试,在外国有一种专门干这一行的人叫安全顾问,可以审核代码,提出安全建议,出现紧急事件时的处理办法等,在国内没有听说哪里有专门搞安全技术测试的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