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jun 2018-10-29
过去十年,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能否充分利用已积累的数据资源是关系到任何一个业务系统能否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问题,因此,商业智能受到了越多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从传统BI到探索式BI,商业智能也经历了一次产品模式和理念上的巨大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使得业务人员可以参与甚至主导整个数据分析流程,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由IT驱动转向数据驱动(DT)的进程。
毫无疑问,随着企业对数据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以及市场的竞争的激烈,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可以参与到分析工作中成为了非常紧迫的工作,因此,探索式BI逐步取代传统BI的市场位置。
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数据分析工作往往不是靠业务人员单打独斗,而是由企业的不同部门或团队通过写着一起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商业智能产品还应具备业务数据协作功能
所谓协作式分析,应该是让企业内的相关业务人员,基于数据进行分析的协同和决策。也就是说,协作式分析让企业的数据分析工作不再是“一个业务人员的战斗”,而是以协作的方式,让分析和决策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比如,销售团队可以同市场团队进行分析协作,共同找出新的增长机会;运营团队也可以同生产团队协作分析,基于实时的生产数据对库存进行及时调整。
国际知名咨询厂商Gartner在2018分析和商业智能魔力象限中就特别提到,基于分析内容的发布、共享和协作已经成为BI平台的关键功能之一。在此之前,Gartner首席分析师Dan Sommer也曾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BI厂商向更广泛的用户群提供分析功能,有能力为这些用户群解决基于数据的协作分析将变得至关重要。
一方面,从Gartner的报告中我们可以读出,探索式BI的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用户对于分析协作的需求愈发强烈。
另一方面,随着IT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商业智能成为企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所以笔者认为,基于这样的诉求和企业的竞争状况,商业智能产品的未来,一定探索式分析+协作式分析的有机融合。
另外,由于中国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独特的文化影响,导致国内的商业智能发展,呈现出了很多的中国特色(例如:很多企业都是从报表系统跳过传统BI,直接切入了探索式BI)。一些国外的产品对中国市场并不适合。这就为一些国产软件厂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拥有“中国式报表”+“探索式分析”产品组合的厂商,例如:帆软(finereport+ fineBI)、皕杰(BIOS Report + BIOS iLook)。
笔者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厂商在商业智能的市场上会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