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使用外国雇佣军是什么时候?

世界说 2018-01-14

中国第一次使用外国雇佣军是什么时候?

洋务运动先驱

洋务活动是发生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即19世纪60-90年代的故事。那时候,清朝统治阶级面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侵略,通过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认识到国内农民起义对统治阶级来说是心腹之患,决心进一步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引进西方国家的机器开辟新型军事工业,以彻底镇压农民起义,由地方大员所发起的以洋务为中心的求强求富的活动。

1860年10-11月,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分别签订。在条约签订以前,列强在是否支持清朝政府和太平天国之间是有摇摆的。当列强发现它们不能从太平天国起义者那里拿到比清朝政府更多的在华权益的时候,他们下决心支持清朝政府。《北京条约》一签订,俄国和法国首先提出愿意协助清朝政府镇压太平军,他们可以提供枪炮武器,他们在华的军队可以交由清政府指挥。清政府讨论“借师助剿”问题,政府大员中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由于英国顾虑俄国、法国参战会影响英国在华利益,不愿意支持“借师助剿”,政府放弃了“借师助剿”的打算,但上海等地方政府方面却积极与列强联络,组成了洋枪队、常胜军等由外国人训练指挥的军队,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1862年以后,这些外国人指挥的军队,在镇压太平军的作战中发挥了有力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洋务活动的两件奏折得到了批准。

一件是1861年1月13日由钦差大臣恭亲王奕訢等提出的《综计全局折》。这件奏折中关键性的话是:

自换约后,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训服其性,自图振兴,似与前代之事稍异。……臣等就今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中国第一次使用外国雇佣军是什么时候?

另一件是由两江总督曾国藩在1861年8月23日提出来的。这件奏折说:

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中国第一次使用外国雇佣军是什么时候?

这两件奏折决定了洋务新政的基本施政方针:第一、在对待外国侵略和国内农民起义的政策上,消灭“发捻”放在第一位,治理外国侵略放在第二位;第二、把购买外洋船炮作为“救时第一要务”提了出来,先购买、后试制外国船炮的目的,是“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在这一点上也是把镇压农民起义放在第一位,把对付外国侵略放在第二位。此后的洋务活动,就是按照这个方针进行的。

为了贯彻这两个奏折所体现的方针,1861年在中央政府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地方,曾国藩在安庆湘军内部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职掌广泛,举凡对外交涉的一切事物,谈判签约、通商贸易、海关税务、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办机器、造轮船、练兵、电报邮政、铁路等等,还掌管总税务司和京师同文馆(1861年成立的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总之一切涉外的洋务新政,均由总理衙门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安庆内军械所的成立标志着洋务活动的开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