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旅行体验师 2017-12-29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打响,英国的坚船利炮一亮相,自我感觉良好的大清朝,立刻满头包。军情越是紧急,大清越是坚信,管你英国是什么妖魔鬼怪,咱都能妥妥的收拾干净。凭着这股自信,拉开了对外战争的主旋律:被揍!
大清的“天朝”威严被撕破后,再一次身受重伤,是在1894年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在维新后第一次发动的对外战争,他们赢了。
李鸿章腆着老脸跑去马关签署丧权辱国条约,刚回天津就被百姓扔了满身白菜叶、烂苹果、萝卜缨子...不仅如此,他的学生,原来的台湾巡抚刘铭传,得到消息后,更是直接吐血数升,抱憾离去。
一、意外成为日本“教科书”
1851年一个偶然机会让《海国图志》传到了日本。此时日本正处于锁国状态,懵得很!《海国图志》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惊为天书,只要看过一眼,就会被其深深吸引并为之疯狂。此后的五年间,相继出了二十几个日本版的《海国图志》,了解西方长处,启发了日本人的近代意识。这本“天书”也被奉为加强海防的经典著作,为日本开展明治维新、对外扩张、梦想称霸亚洲作出了贡献。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大清自己走宝,却益了日本人。
二、这本书到底有多神?
好读、好看、好见地。
甲午战争后,中国反过来向日本取经,学习强国之道。但事实上,日本在19世纪中叶是通过中国学习西方的。魏源的《海国图志》就是媒介,以知夷、师夷、振兴军备为核心理论,详细介绍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总结鸦片战争的军事教训,整理成有系统的军事思想。概括说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要想战胜对手,就要知道对手到底为什么强大。
魏源提出了许多见解:
①中国人要重建宽广胸怀,正视域外文明。承认西洋文明的优点,须“师夷之长技”。
②中国人应直面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应大度接纳西方来华贸易,更应“互市”,要求西方也向中国资本开放市场。
③中国不能固守单一的农业文明,应增强“海国”意识。应与世界互动,双向开放。
这本书在当时顿时成为大清有先进意识读书人的百科全书。可叹的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守旧顽固派不能接受书中对西方“夷狄”的赞美,要“扔掉”甚至建议烧毁它。
在充满“血与泪”的甲午战争里,就是《海国图志》的“脑残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将大清打得欲哭无泪。或许直到此时,清朝人才知道,他们“扔掉”了一件怎样强大的宝物。
也许,这之中便可以窥见清朝乃至很多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了。
《海国图志》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之作,可惜在当时却不受重视,反而成为日本人开始关注世界的起点,打开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窗户!正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却创造了欧洲奇迹一般!可叹可惜!中日之间进行的不是以解决政治问题为目的的战争,而是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之间的生存斗争。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