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junchen 2012-09-19
从Google 山景城总部停车场出来后,不知该往哪里走的我,只好尾随着一个路人前行——他背着个奇怪的包,两肩上立着个硕大的球形相机——这个设备捕捉着我们周围的一代,并将其数字化,融入到数字的海洋里。我跟着他转了个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身边缓缓驶过。这就是Google 给我的第一印象,提醒着我这家公司的涉及的领域之宽、野心之大。
自成立伊始,Google 就一直从公司外部寻找灵感和新的业务方向。在2010和2011年间,这家搜索引擎巨头收购的团队的数量就连创纪录。仅在去年,它就吞下了25家公司,平均两周一家。如果再把它为了专利和知识产权而进行的收购算上的话,这个数字就达到了惊人的79家。再对比看看Google 的同行,你就知道这个数字之大了:2011年Facebook 收购的公司只有10家,苹果、Amazon、以及微软则分别不过3家。
到了2012年,Google 收购的步伐明显放缓,截至目前只完成了11笔收购(算上今早对Snapseed的收购)。但Google 今年完成的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堪称史上最大——120亿美元、涉及员工数量巨大。这同时还是Google 离自己的软件舒适圈最远的一次收购。
有不少人批评说Google 的这种大撒网的做法是在分散资源和精力,聚焦不足。但总的来说,在顺利吸纳收购进来的新公司上面,Google 是业内首屈一指的。被Google 收购的Doubleclick 和Adsense 就成了驱动Google 收入的重要动力;Youtube 是在线视频领域毫无争议的霸主;Android 则在智能手机领域与苹果针锋相对;此外,Google Maps, Docs, Analytics, Voice 等重要产品也大都是由被收购的外部团队开发的。
硅谷的自然法则是,当一家公司被收购后,其创始人就会在新公司暂时“屈就”,待到股票权益兑现后,就会和该公司说再见,另起炉灶重新创业了。风险投资人David Packman 称,要是能把创始人留在一年以上就很了不起了。而按Google 企业并购部门的负责人David Lawee的说法,在被Google 收购的创业公司当中,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创始人仍留在Google。
难不成Google的基因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它能游刃有余地展开并购,并顺利地把其它公司整合进来?Google 的成功是否也和这种激进的并购行为密不可分?我来到Google总部就是为了找到答案。
“如果你掌握了全世界的数据,会是什么情况?”
Brian McClendon 是我此行访问的第一位Googler,他是工程部门的副总裁,负责Google Maps, Earth 和Streetview 三个项目。而在加入Google 前的2004年,McClendon 是3D地图公司Keyhole 的联合创始人。“我们向Larry 和Sergey 展示了产品,结果第二天他们就发出了收购要约。”要注意,当中Google 甚至还没有IPO,外人根本不知道这家公司要靠什么赚钱。“这个要约让我们备感压力,因为他们开的价格实在太高了。”
到最后,打动McClendon 及其团队成员加入Google 的并不是钱,“我们当时并不清楚这个价格是否合理,以及赚钱机会的如何。引起我们兴趣的是Google 手上的海量数据。”
Google 在创业的早期曾学到过宝贵的一课:在互联网上索引的文件数量固然重要,但详细说明了用户如何进行搜索的日志文件也同样宝贵。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在Google 的搜索栏里输入的关键字就为Google Translate 背后的机器学习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这使得Google Translate 迅速赶超了竞争对手。
“在创业早期我们懂得了用户数据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成功和这些经验是分不开的。”McClendon 表示,“Google 转型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信息平台。对Keyhole 我们也曾抱有远大的梦想,被Google 收购后,它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科学家能用来研究亚马逊热带雨林,紧急救援人员可也以用来规划疏散方案,这都是我们希望能实现的,但以前我们并不敢相信这是可能的。”
今天,每天被添加到Google Maps 的数据量就超过了2006年Google Maps 全部的数据量,当中还有大部分是由用户贡献的。McLendon 表示:“对创始人来说,被Google 收购的好处在于,他们能在由一个idea产生的创业公司上面获得金钱回报,但其实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东西要大得多。Google 能为他们的创业之火浇上火箭燃料:如果你掌握了全世界的数据,会是什么情况?如果你能用Google 超过10万枚CPU的MapReduce 架构来处理地理数据、辨识路标,又会是什么情况?你能从中了解到一些与人类相关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吗?答案是肯定的。”
McClendon 还指出,通过Google Docs 等项目,这个搜索巨头是最早收购云端应用的公司之一。“对迅速在云端发展的年轻网络公司来说,这里的基础架构再合适不过了。你只需针对Google的代码基底(code base)进行重写,再接入,然后你就能应对全球范围的用户访问了。”
Google 的并购历程
2001年至今,Google 收购、整合的公司超过110家。当Larry Page 在2011年接任掌门人一职以来,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许多小型项目,并把公司的焦点重新聚集到7个核心产品部门上来。下图的所有公司都按这7个部门加以区分:
点击查看大图
对创业者委以重任
对许多大企业来说,收购其它公司的一大难点在于,如何才能把拥有极端专注、近乎异想天开的野心等特质的优秀创业者融合进来。毕竟,烦人的官僚和流程不是这些创业者所喜欢的。
“如果你是一个创始人,那最令你害怕的就是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从历史上看,大型的上市公司在收购创业公司时总免不了会遇到企业文化冲突的问题。”科技投资公司IVP的合伙人Somesh Dash 表示,“即使在钱上面能够协调好,但创业者毕竟还是偏感性的。而在Google 所创造的环境里,这些创始人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主性,从Google 给予的资源里挑选出最佳要素,并在这个庞大的企业里保存创业公司的活力。”
Google 的奇特文化总能把冒险者接纳进来。Wesley Chan 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位助理产品经理曾提议在Google 的浏览器工具栏里加入屏蔽弹窗广告的功能,但可惜被拒。于是,执拗的Chan还是把它给做出来了,然后偷偷溜进Larry Page 的办公室,装在了他的电脑上。在Page 表示觉得浏览器变快了的时候,Chan 就把屏蔽弹窗的事情告诉了他,称这是他用了20%的工作时间完成的。Larry Page 不但没有解雇他,还因此绿灯放行了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