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运营”成为造假的遮羞布,互联网行业还会性感吗?

BitTigerio 2018-01-03

注:造假最可怕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不抵制造假、随波逐流,那么投机取巧的会更多,而真正干实事却得到应有的成果,最终侵蚀的互联网行业生存的环境。

侯耀文的女徒弟金安娜在微博晒师傅逛街买的限量香奈儿,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指出这其实是广州白云皮具城的A货,工商局很快把相关的档口取缔了,“坑爹”狗血剧折射出山寨的无孔不入。

《消费者报道》曾汇总历年被曝光的产品造假新闻,发现了一条雷人的规律:GDP越高的省份,造假售假现象越突出——实体经济如此,互联网就是净土吗?

易趣、亚马逊一直搞不懂中国电商的“运营”为啥这么厉害,一个早早的退出,一个没啥存在感。直到 2016 年央视3· 15 晚会曝光网购刷单,这层窗户纸才算最终捅破:没有货的店铺可以刷成蓝钻店、空包可以邮递、好评当然也是杠杠的,全靠“刷单鼻祖”赏饭吃。

猛药去沉珂,“灭绝师太”(郑俊芳)带领阿里打假特战队这几年南征北战、成绩斐然,先是把盘踞在杭州的刷单、炒信网站一家家起诉,还要从源头上打产品产业链,以防止流入友商及朋友圈,内力相当强大!

但你要觉得造假、售假将在江湖消失,那就过于乐观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假文化早已成为互联网行业运营“套路”的一部分。

当“运营”成为造假的遮羞布,互联网行业还会性感吗?

“刷客帝国”中的职业刷手、“羊毛党”和羊头们

各个线上电商及O2O交易平台的底层,是一个个组织严密、分工精细的刷单微信群、QQ群、旺旺群;有的洗白上岸,打着“网络营销”、“推广”的幌子。

信息差逐渐被公开,业务的黄昏也到来了,很多已经转型成为职业“羊毛党”。

热线大多流向非线性增长、快速实现规模效益的TMT领域,在资本寒冬前,大量的O2O项目学习滴滴、美团的打法,给用户做补贴来抢占“市场份额”——这其中的用户补贴大多数流入到羊毛党的口袋。

消费升级的人看不上羊毛党的蝇头小利,可他们积少成多,过得比白领过得舒服的大有人在。

今年上半年刮来了“共享单车”风口,充返、免费骑、红包车、宝箱车活动越大越烈,羊毛党通过批量购置“卡商”平台的黑卡手机号,无须买手机也能接受短信验证码,并通过手机虚拟定位器修改单车移动地址从而制造单车被骑行的成交行为,群控数百个ID同时抢红包。

在电商及O2O平台上的刷单,主要是为店铺主获取更高的等级,从而让店铺和商家显得更有“人气”,在从某程度上还是受益者;而羊毛党在互金行业被定性为“欺诈”行为,成为“风控”严防的对象。

有的项目本身对于“造假”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成亲自参与。

一些P2P平台的运营负责人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联络“羊头”哪天有活动,欢迎来薅。

一些羊毛党甚至当起了“投资人”,只要平台有返利活动就能迅速集结,薅干之后继续转战其他平台。

身经百战的羊毛党的技术也不断迭代,能够躲避平台的审核而牟利。

每年的618、双11、双 12 都有羊毛党刷单的痕迹,他们本身也是炒作消费气氛的最强推手;

这次圣诞节 10 亿红包活动,笔者微信里收到各种复制文字打开支付宝抢红包群发消息,后被官方证明是羊毛党群发——羊毛党乐意充当平台“夜壶”,见不得光,但是私下里好处多。

人气、业绩、融资造假成为互联网运营的“阴暗面”

究竟什么是“运营”?很多专家写出厚厚的一本本书解释这个问题,市面上也有很多知识付费群或学院教大家怎么做粉丝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等等,运营已成为当下的一门显学。

讲去讲来,“运营”无非是怎么带来更多用户和粉丝,如何拉新、留存,从而给平台带来活跃度、转化率。

商场如战场,互联网竞争非常残酷和血腥。谁都希望我自家更强势,段位更高,定位想办法定成“第一”;落实到运营头上,有很多东西尤其是产品人气、市场业绩、内容创意等层面需要时间熬。

为了应付KPI,挖空心思没有用户反馈,自能动小心思了。

比如新媒体运营微博花点钱买“僵尸粉”、发条微博买 500 个赞等。

直播把这种“自造风口”演绎到了极致。

传说某游戏直播平台直播间竟出现 13 亿用户,看似十几万人气可能只有主播一个人自嗨,其他全部机器人账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