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

hotbillow 2012-07-22

毫不惭愧的说,对WEB设计我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用户体验的要素》这本书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WEB设计的书。以这样的背景来写读后感肯定有贻笑大方之嫌,幸好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和鼓励表达的平台。以此阿Q精神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也聊以自慰。

《用户体验的要素》这本书给我的一定反射和共鸣的是它为WEB设计定义了一条清晰的流程。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清晰而准确的描述了WEB设计的工作过程和重点。

从管理的意义上来看,为任何一项工作定义一套工作流程。

第一:找准客户。

第二:提炼客户需求。

第三:总结核心职能。

第四:确定工作岗位。

第五:定义工作流程。

这本书显然不是讲如何定义WEB设计的管理架构。但是从这本数里面却能够找到制定一个WEB设计部门的管理架构和工作流程的全部要素。

文章首先给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的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我个人理解,这五个层面适合大部分的软件开发项目。做任何一个产品,产品的战略,产品规格,范围,优先级,需求分析也就是交互设计缺一不可。对没有界面的产品来说,把这么多工作认真的做完,产品的设计工作也就基本完工了。如果是有界面的产品,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界面设计和视觉设计了。这五个层间也恰恰就是管理中的对核心职能的定义。在这里作者也强调了各个层级的先后顺序以及层级之间的重叠性。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不重叠的流程,如果有这样的流程可能也不是最高效的流程。

作者把战略层分解为两个更具体的要素,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定义网站的目标和挖掘用户的需求是核心工作。网站的目标有可能是老板拍脑袋的产物也可能是经过详细的市场分析之后的结果。但先不管这个结果怎么产生,产品的战略必然是产品设计的必须的起点。接下来需要做用户细分和市场细分。文中没有提到市场细分,是因为关注点的不同,但是对产品设计来说,市场细分是一必然的工作环节。文中用户的设计是一个有效并有趣的工作。一个既定义的用户是一面镜子,可以用来检查我们定义的用户需求是不是ta的需求。

范围层面的要素由于更加具体所以大家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何确定范围和优先级这部分工作恰恰非常简单,复杂的是如果抽取用户的需求,也就是文中的收集需求。文中提到了场景的方法,对传统的系统分析人员来说也就是常说的CASE。在这里用户研究工程师要做的就是要提炼出我们设计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功能而不是我们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功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比较难呀,个人认为整个设计工作中,这是一个难点工作。)

确定了产品特性之后,就轮到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了,这就是结构层的两个主要要素。即使对于非WEB设计人员来说,交互设计也不陌生。其实需求分析过程也是交互设计的过程。但交互设计更加能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个人认为交互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体验。但书中对交互设计的方法并没有太多的描述。是唯一比较遗憾的,可能这跟这本书要阐述的重点有关,这本书要讲解的是要素而不是细节。

再后来就轮到框架设计了,框架设计要解决的是界面,布局和导航的问题。在传统的设计看来,这基本上是UI设计的全部工作了,一些管理人员固执的以为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界面,布局,导航。现在看来,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可能是一小部分。界面是用户了解产品和获取信息的FACE。一个好的界面第一要让用户很轻易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第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个产品的部分诉求。同时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抛弃那些用户不需求而我们认为用户需要的表达。

至于视觉设计,完全是一窍不通,不做赘述。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甚至说很少接触这方面的工作,所以读后感也完全不在道上,所以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管理上的。希望读后感二能够以自己的理解为设计部门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流程确定岗位以及关键职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