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h00 2019-06-28
网上说了很多很多,但是看完之后还是很混乱,所以我自己重新总结一下。
解决 js 跨域问题一共有8种方法:
各个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目前前端开发方面比较常用的是 jsonp,反向代理,CORS:
CORS是跨源资源分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的缩写。它是W3C标准,是跨源AJAX请求的根本解决方法。
JSONP的核心则是动态添加<script>
标签来调用服务器提供的js脚本。
反向代理都能够兼容以上的确定,但是仅仅作为前端开发模式的时候使用,在正式上线环境较少用到。
这里主要说明这三种方式。其他方式暂不说明。
跨域问题一般只出现在前端开发中使用 javascript 进行网络请求的时候,浏览器为了安全访问网络请求的数据而进行的限制。
提示的错误大致如下:
No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eader is present 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Origin 'http://XXXXXX' is therefore not allowed access.
因为浏览器受到同源策略的限制,当前域名的js只能读取同域下的窗口属性。
换句话来说,就是跨越了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的时候,就会触发了我们所说的“跨域”问题。
同源指的是三个源头同时相同:
举例来说,http://www.example.com/dir/page.html
这个网址,
协议是 http:// 域名是 www.example.com 端口是80 //它的同源情况如下: http://www.example.com/dir2/other.html:同源 http://example.com/dir/other.html:不同源(域名不同) http://v2.www.example.com/dir/other.html:不同源(域名不同) http://www.example.com:81/dir/other.html:不同源(端口不同)
总的来说,只要不是三者同时相同,那么就不是同源,那么就会触发同源策略限制。
限制了: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跨域问题”。
详细的同源策略相关,可以参考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6/04/same-origin-policy.html
反向代理和正向代理的区别:
那么可以利用反向代理的原理,我们通过一个中间代理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将客户端网络请求的一些 host,domain,port 和协议等东西进行改写,使其模拟为可以访问目标服务器的请求,模拟成不触犯同源策略的请求去请求目标服务器。
本地反向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后:
现在前端开发一般使用 nodejs来做本地反向代理服务器
// 在 express 之后引入路由 var app = express(); var apiRoutes = express.Router();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extended:false})) // 访问反向代理的路由地址 apiRoutes.get("/lyric", function (req, res) { var url = "https://c.y.qq.com/lyric/fcgi-bin/fcg_query_lyric_new.fcg"; // 改写源端的请求信息,然后重定向到目标服务器 axios.get(url, { headers: { // 修改 header referer: "https://c.y.qq.com/", host: "c.y.qq.com" }, params: req.query }).then((response) => { var ret = response.data if (typeof ret === "string") { var reg = /^\w+\(({[^()]+})\)$/; var matches = ret.match(reg); if (matches) { ret = JSON.parse(matches[1]) } } res.json(ret) }).catch((e) => { console.log(e) }) }); // 使用这个路由 app.use("/api", apiRoutes);
这段代码的执行原理是:
JSONP有些文章会叫动态创建script,因为他确实是动态写入 script 标签的内容从而达到跨域的效果:
<script>、<img>、<iframe>
)是不受该政策限制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向页面中动态添加<script>
标签来完成对跨域资源的访问,这也是 JSONP 方案最核心的原理,换句话理解,就是利用了前端请求静态资源的时候不存在跨域问题这个思路。简单一点的例子:
通过不受同源策略限制的标签,例如 script,将一段js代码间接地从外部引入。通过script标签向目标源发起一个GET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的参数返回包含js的代码。
//本地代码 <script> // 这个函数名字跟服务器返回的那段 js 的函数名字是一样的,所以能够实现调用 function getData(obj) { // 参数是一个对象 var data = JSON.parse(obj); console.log(data.name);//jiavan console.log(data.age);//20 } </script> <script src="http://cv.jiavan.com/test/data.php?callback=getData"></script> //服务器上的代码 <?php $func = $_GET['callback']; $data = '{"name": "jiavan", "age": 20}'; echo $func."(".$data.");"; ?> // 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是一段 js 代码 getData( // 这是 js 的函数写法 { // 这是参数,参数是一个对象 "name":"jiavan", "age": 20 } )
先在本地定义了一个函数,这是用来处理来自服务器上数据的函数,下面用一个script标签,并且向服务器发起了一个GET请求,并且指定了处理数据的回调函数,即上方的getData,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返回了getData('{"name": "jiavan", "age": 20}');
,即使一段js代码,将数据传入到回调函数中处理,这样便完成了跨域。
复杂一点的例子:
ip.js
)callback=foo
的名字是一致的)jsonp 的方式
请求。ip.js
)到客户端客户端浏览器,解析script标签,并执行返回的javascript文件,此时数据作为参数,传入到了客户端预先定义好的 callback 函数里。
foo({XXXXX})
)服务器端文件ip.js
foo({ "ip": "8.8.8.8" });
客户端文件 jsonp.html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title> <script> // 动态插入 script 标签到 html 中 function addScriptTag(src) {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src = src;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 获取 jsonp 文件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addScriptTag('http://example.com/ip?callback=foo'); } // 执行本地的 js 逻辑,这个要跟获取到的 jsonp 文件的函数要一致 function foo(data) { console.log('Your public IP address is: ' + data.ip); };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CORS是一个W3C标准,全称是"跨域资源共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它允许浏览器向跨源服务器,发出XMLHttpRequest
请求,从而克服了AJAX只能同源使用的限制。
因此,实现CORS通信的关键是服务器端。只要服务器端实现了CORS接口,就可以跨源通信。
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就属于简单请求。
(1) 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2)HTTP的头信息不超出以下几种字段:
凡是不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就属于非简单请求。
如果是简单请求的话,会自动在头信息之中,添加一个Origin字段,Origin字段用来说明,本次请求来自哪个源(协议 + 域名 + 端口)。服务器根据这个值,决定是否同意这次请求。
GET /cors HTTP/1.1 Origin: http://api.bob.com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如果Origin指定的源,不在许可范围内,服务器会返回一个正常的HTTP回应。浏览器发现,这个回应的头信息没有包含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就知道出错了,从而抛出一个错误,被XMLHttpRequest
的onerror
回调函数捕获。注意,这种错误无法通过状态码识别,因为HTTP回应的状态码有可能是200。
这个Origin对应服务器端的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设置,所以一般来说需要在服务器端加上这个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即可,类似这种: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api.bob.com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如果是非简单请求的话,会在正式通信之前,增加一次HTTP查询请求,称为"预检"请求(preflight)。
浏览器先询问服务器,当前网页所在的域名是否在服务器的许可名单之中,以及可以使用哪些HTTP动词和头信息字段。只有得到肯定答复,浏览器才会发出正式的XMLHttpRequest请求,否则就报错。
需要注意这里是会发送2次请求,第一次是预检请求,第二次才是真正的请求!
首先发出预检请求:
// 预检请求 OPTIONS /cors HTTP/1.1 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U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X-Custom-Header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除了Origin字段,"预检"请求的头信息包括两个特殊字段。
(1)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该字段是必须的,用来列出浏览器的CORS请求会用到哪些HTTP方法,上例是PUT。
(2)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该字段是一个逗号分隔的字符串,指定浏览器CORS请求会额外发送的头信息字段,上例是X-Custom-Header。
然后服务器收到"预检"请求以后:
检查了Origin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和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字段以后,确认允许跨源请求,就可以做出回应。
// 预检请求的回应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1 Dec 2008 01:15:39 GMT Server: Apache/2.0.61 (Unix)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ength: 0 Keep-Alive: timeout=2,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plain
最后一旦服务器通过了"预检"请求:
以后每次浏览器正常的CORS请求,就都跟简单请求一样,会有一个Origin头信息字段。服务器的回应,也都会有一个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头信息字段。
// 以后的请求,就像拿到了通行证之后,就不需要再做预检请求了。 PUT /cors HTTP/1.1 Origin: http://api.bob.com Host: api.alice.com X-Custom-Header: value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详情参考这里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6/04/cors.html
总的来说,只需要知道2个地方即可,其他的可以触类旁通:
Access-Control-XXX
的处理,目的是为了处理请求的来源判别。参考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