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苗晋卿简介

诗词名句 2016-12-19

人物简介

  苗晋卿,字元辅,唐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县)人,出生于女皇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祖上以儒学著称于世,父亲当过县丞一般的小官吏。幼年时苗晋卿勤奋好学,文章尤佳,因而在科举取士的时候,得以高中进士,步入了他漫长的仕途生涯。他先后活跃于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台上。  起初,他久滞县尉一职,后调入朝廷,任过侍御史和度支、兵部、吏部员外郎等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以后连连高升,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成为正四品大员吏部侍郎,掌管了科举取士的大权。天宝二年(743年)他因开科取士不公,被贬为安康太守,转任过魏郡、河东、扶风等地太守,因政绩而封为高平县男,后又再度调入朝廷,历任工部尚书、东京留守、宪部尚书等职。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苗晋卿被委以左宰相的重任,筹划军国火事,其年十二月因功封爵为韩国公,食邑五百户,以后又转任过中书侍郎、侍中、太子太傅,唐代宗时为太子太保。  在苗晋卿长期的政治生涯中,虽然没有什么辉煌的建树,但也有许多令人赞美的事迹。其一是他避寇拒叛,大节可贵。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叛乱发生后,唐王朝很快丢失京城。苗晋卿身为唐宪部尚书,因威望甚高而受到专断国政的杨国忠的嫉妒和排挤。叛乱一开始,杨国忠奏请唐玄宗,让苗晋卿去担任陕州刺史、陕虢两州防御史,企图把他挤出朝廷,到前线领兵打仗,与安史叛军对抗。他以年事已高、重病在身为由坚决辞去所授之职,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虽答应了他,但又解除了他宪部尚书的职务。但他仍然翻山越岭,历尽艰幸,到金州避难,后又辗转回到唐肃宗的行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军队又占领长安京城,一些叛臣勾结吐蕃另立朝廷。那时,苗晋卿被唐代宗由侍中降职为太子太保,因病老卧床家中不能行走。伪朝廷想借他的威望装扮门庭,派人抬着轿子,威逼利诱他参加伪政府。而苗晋卿一言不发,不予理睬。苗晋卿不计个人恩怨,始终维护唐王朝的统治,不顾个人安危,忠于唐廷,保全大节,的确难能可贵啊!其二是地治郡有方,深得民心,苗晋卿在做地方官期间,宽厚待人,为官清廉,又善于抓大政方略,所到之处均有政绩,尤其是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期间,政治清明,很得民心。当他调任之后,魏郡百姓因敬重和怀念他,在他生前就为他建立祠庙,树碑立表,歌功颂德。其三是他捐资办学,造福桑梓。苗晋鲫做魏郡太守期间,曾回乡省亲,在回乡途中,走到能望见壶关县城的地方,他就下了车马,步行前进,以示对乡邦的恭敬。手下小吏劝阻说:“太守德高望重,不应当这样自轻贱”,他却说:“过公门都要下马,况且是父母之邦呢?对父母之邦的一切都应该尊敬,你什么也别说了”,硬是步行到城里。到乡里之后,父老乡亲有向他献酒的,他都一律走下台阶接手中恭敬地饮尽,当时人们都赞美他这种谦敬的美德,他还拿出自己俸禄万钱献给乡学为经费,发展教育,造福于桑梓。  苗晋卿位居宰辅时,办事缜密练达,对大政方针也能尽职尽责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他曾谏阻了唐肃宗重用奸宦李辅国为常侍;也曾坚决辞去唐肃宗、唐代宗委他在国丧期代理朝政的摄冢宰之职,劝谏二君以国事为重,而不应辍朝治丧,以在纷乱异常的局势下解急,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不过,苗晋卿虽然位至宰辅,却无恢宏大举,显得平庸无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本人过分谦柔,在是非面前往往不敢以理相争,甚至有些明哲保身,故此,史学家讥讽他是“巧官”。另一方面,当时藩镇强横,社会动荡,他作为一名儒臣,又年老多病,在那倚重武将的现实情况下,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苗晋卿为官三朝,以谦敬敦厚,精细博达为当时人们所推重,却也有过附谀权贵的不彩之举。天宝二年(743年)春,他被奸相李林甫授权,以吏部侍郎之职掌管科举取士大权,当时入选进士等第的有64人,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参选,苗晋卿与另一主选大臣宋遥因张倚新近得到唐玄宗宠信而想讨得他的欢喜,就将张奭列为甲等头名进士。榜出众人都知张奭本是个草包,对他独占鳌头议论纷纷,有一位县令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上奏唐玄宗,唐玄宗就召集高中的64名进士在花萼楼亲自策试。结果,及格的不到十分之一、二,而张奭手持考卷,整日竟没有写出一个字,交了白卷,当时人们讥笑他是个“曳白”。唐玄宗震怒,贬苗晋卿为安康太守。  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老去世,终年81岁。唐代宗因此辍朝3日,为他举丧,谥号“懿献”,后又改为“文贞”。大历七年(772年)他作为重臣列入唐肃宗祭庙享受祭祀。

新唐书《苗晋卿传》

  苗晋卿,字符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选人诉索好官,厉言倨色纷于前,晋卿与相对,终日无愠颜。久之,进侍郎,积宽纵,而吏下因缘作奸。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间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仲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以“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既而乞骸骨,罢为太子太傅。未几,复拜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大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合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吐蕃犯京师,晋卿以病卧家,贼舆致胁之,噤不肯语,贼不敢害。帝还,拜太保,罢政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晋卿宽厚,所至以惠化称。魏人为营生祠,立石颂美。再秉政,出入七年,小心谨畏,不甚斥是非得失,故能安保宠名。然练达事体,百官簿最,一省无遗,议者比汉胡广。肃宗欲以李辅国为常侍,奏曰:“常侍近密,非贤不可居,岂宜任等辈?”罢之。朝廷欲论陈希烈等死,晋卿曰:“陛下得张通儒、安守忠、孙孝哲等,何以加罪?”帝不从。俄而史思明乱,持是以诱众。尝自为父碑文,有鹊巢碑上,贼入上党,焚荡略尽,而苗氏松槚独无伤。大历七年,配享肃宗庙廷。

长调词所及的苗某人

  著名诗人、学者和文学家 阿袁(即陈忠远)《沁园春.应邀出席全国政协礼堂常委会议厅首届中国当代商会发展论坛感赋》词:“驰逐风云,刘项英雄,总不读书。算名厅座上,曾知牧豕;鲜花台畔,仍恋呼卢。一旦从心,万家驻足,满赚金元却脍鲈。今何日,看官商媚笑,左右欢呼。 纷纷权力寻租。更多少来回九尾狐!正世多苗晋,归心元载;时无鲍叔,青眼夷吾。秋老灯红,夜深酒绿,闲御金风忆五湖:扁舟外,问茫茫烟水,谁识陶朱!?”  按:词中之苗晋,亦即即新旧两《唐书》中之苗晋卿也,与元载同为唐人;此从李商隐诗称司马相如为“马相如”之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