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冯小刚又任性了 | 周黎明

扑克投资家 2017-12-26

《芳华》昨天全国上映,经历了“一波十三折”后,冯小刚导演的这部心水之作终于正式与观众们见面。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部队文工团,主人公是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涩少年。冯小刚正是在文工团里度过了青葱岁月,电影里,有许多他自身回忆的投射。

影评人周黎明认为,近年来屡屡剑走偏锋的冯小刚,用《芳华》这部真挚的回眸,再度从心所欲了一把。

《芳华》:用初心温暖过的青春往事

文 | 周黎明

还记得菲茨杰拉德笔下那个逆生长的本杰明·巴顿吗?就是布拉德·彼特在大卫·芬奇的电影版中扮演的那个越长越小的人物。

从某种意义上,冯小刚就像是本杰明·巴顿,他一开始拍了一批非常世俗、取悦观众的影片,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仿佛进入了不顾不管的青葱岁月,只想做发自内心的表达,至于这种表达很可能会收窄其受众面,疏离其粉丝群,想必他不是不清楚,也不会不考虑,但权衡之下,他选择了从心所欲。

按照《论语》的说法,这本是人到70的境界;但在中国电影界,不知天高地厚的初出茅庐者似乎才会如此任性,而老司机们往往表现出精到的圆滑。

老炮儿冯小刚又任性了 | 周黎明

如今的冯小刚反而更具有作者意识。

当然,说《芳华》是发自肺腑的初心呈现,那只是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视角,那确实代表了过来人的回忆。快到耳顺之年的回眸,里面会有无限的温暖和柔情,将记忆化作一块暖色的滤镜,把过往的一切笼罩在金灿灿的夕阳中。

可贵的是,这暖融融的回忆并没有消解当年那一抹抹冷色,幸福背面隐藏的辛酸依然一阵阵涌动出来。按理说,部队文工团在那个年代属于特权阶级,离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隔着一道道高墙,但再封闭的院落也不可能彻底隔绝时代的烙印。

跟很多优秀青春片一样,《芳华》通过几个人的命运,折射出那个惊涛骇浪时时席卷个人的年代。影片最动人之处,是那些年代细节,未必有很强的戏剧张力,但丝丝入扣,回味无穷——那些歌曲、那些话语、那些着装、那些发型,经过记忆的美化,散发出陈年檀香的香韵。

老炮儿冯小刚又任性了 | 周黎明

《芳华》是对旧日时光的温暖回眸,却也夹杂着心酸苦涩。

比这些外在内容更令人感叹的,是人物的处事与逻辑,均带着浓烈的时代特征。

刘峰的无私与暗恋,搁在当下,必定会有完全不同的呈现和结果;

何小萍受到的家庭牵连,在当下难找可比性,即便有,恐怕更容易导致叛逆;

林丁丁穿越到如今的电视剧里,可能会如鱼得水,但她对刘峰求爱的反应在当年却是那么顺理成章,没有一丝绿茶婊的痕迹。

影片中有关胸罩、紧身衣、偷听邓丽君歌曲的描写,如同美剧《广告狂人》,从反面印证了时代的进步。当年被认为出格的东西,现在看起来是那么老土。导致刘峰命运急转直下的强行拥抱事件,或许最能代表两个时代的差异。那么多今天被大家视为荷尔蒙冲动的自然表露,在那个年代,是会被判为流氓行为的。

这让我想起1981年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一个有几分相似的拥抱,结果造成男的坐牢、女的自杀。

老炮儿冯小刚又任性了 | 周黎明

那个时代的文工团群像跃然银幕之上。

影片没有停留在对压抑人性的批判上,刘峰的不幸也没有在这个情节止步。在那场交战双方都三缄其口的军事冲突中,刘峰跟何小萍受到了空前的身体或精神刺激。

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俩自我期待的“牺牲”,一种类似火车头前拯救单恋对象的心态,即,我只有为你死了,你才会意识到我的好。暗恋者的苦心跟时代的召唤神奇地纠缠在一起,造就了两个英雄故事,或者说是英雄悲剧。

不幸的是,他俩不是一对苦命鸳鸯。刘峰爱的是林丁丁,而非何小萍。在这方面,我必须尽量把何小萍想象成一个一副苦瓜脸的小媳妇,把林丁丁想象成风情万种的上海女郎,才能理解刘峰的看走眼。按现在的审美标准,他们三人怎么搭配都是完美组合。当然,如果刘峰回头是岸爱上何小萍,那就是婆妈狗血剧了。

老炮儿冯小刚又任性了 | 周黎明

林峰(黄轩 饰)的爱情神奇地与时代纠缠在一起。

《芳华》塑造了一组有美化但依然可信的群像,每个演员都赏心悦目且演技在线。如果说,影片的主题触及到集体跟个人的冲突且取得精妙的平衡,那么,在群戏跟非群戏之间,影片似乎有些犹豫不决。刘峰跟何小萍的命运让我们牵挂,乃至萧穗子的暗恋出现时,总给人一种游离的感觉。但萧穗子作为观众视角的代表,她理应有自己的故事啊,还有其他人呢,我们都想知道。

老炮儿冯小刚又任性了 | 周黎明

萧穗子和其他很多角色成了片中飘散的“幽灵”。

影片落点是1991年,商业大潮拍打着神州,尤其是卷入炒楼狂热的海南。这段情节令人唏嘘,因为我们看到好人刘峰未能获得好报。但这段也点了一下,不是那么无私的林丁丁似乎也没有得到幸福。近年来流行的青春怀旧片,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即快进若干年,看看当年的热血青年现在混得如何。

通常有两个结果:一是我们能猜到人物的中年,二是我们猜错了;猜错的又可以细分为,某人应该活得更好,还有,某人不配这么成功。观众猜对的,大约是喜剧;猜错的,多半是悲剧。观众为什么那么想知道人物的终极命运?我猜,我们想要以此判断人物当初的选择和决定是否正确,而我们用的多半是世俗的成功标准。

刘峰跟何小萍的“不成功”,也蕴含着他们身上的价值观不符合当下的浮躁和唯利是图;而刘峰的命运更具有呼唤社会关注老兵的实用功能。因此,从世俗的角度,现在这个结尾能满足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老炮儿冯小刚又任性了 | 周黎明

那些灿烂的青年们,最终仍旧走向了悲剧的宿命。

有时我胡思乱想,如果影片结束于何小萍在礼堂门口的草坪上独自起舞,又会怎样?会显得不完整吗?

肯定有人会认为她一直疯下去,当然更没人知道肖穗子暗恋小号手陈灿的事儿了,观众会有问不完的问题,会有千奇百怪的设想,当然,他们最盼望的一定是刘峰跟何小萍走到了一起。那是善良人们的善良心愿,无奈现实未必能遂大家的心愿。

《芳华》中每个人的故事,甚至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值得讲述;但有时less is more——讲得少一点反而给遐想留多一点空间,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