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军用气球研究会 2017-12-25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投身抗日战场,均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慷慨赴死、气壮山河的壮丽凯歌,在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史册上矗立了一座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殉国将领的事迹多见于各种报刊,但系统介绍国民党将领抗日殉国事迹的文章尚不多见。据统计,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将级军官达200余名,本文对其中八位军衔最高的上将作一简要介绍。

佟麟阁:马革裹尸埋忠骨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佟麟阁是抗战爆发后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字捷三,1892年出生在直隶(今河北省)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过几年私塾。1912年3月,时任北洋备补军左路前营管带的冯玉祥到直隶景县募兵,佟麟阁应募投军,开始了戎马生涯。

佟麟阁作战勇敢,又勤于钻研兵法,很受冯玉祥赏识。他由最低级的职位“棚目”(班长)做起,到1925年已晋升为国民军第一军第十一师师长。经过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多次战斗的历练和1923年在北京南苑陆军检阅使高级教导团的深造,佟麟阁日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高级指挥官。

1937年日军由通县、丰台调集陆空军猛攻南苑。当时驻守南苑的兵力仅有二十九军卫队旅、军官教导团约2000余人。佟麟阁与从任丘赶来增援的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顽强反击,一部在内固守,一部在外围与敌作战。日军集中火力,重炮猛轰,飞机狂炸。由拂晓至过午,双方伤亡惨重。午后忽报大红门发现敌人,佟麟阁恐敌切断北路,率一部亲往堵击,因寡不敌众,被敌四面包围。在指挥突围中,佟麟阁被敌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他退下包扎,他执意不肯,说:“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不久他头部又受重伤,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45岁。

佟麟阁殉国后,国民政府于7月31日发布褒扬令,追授他为陆军上将,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1946年3月29日,北平市政府及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佟麟阁等抗战殉国将领隆重举行入祀大典,并将西城区一条街命名为“佟麟阁路”。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报请中共中央统战部批准,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赵登禹:战死沙场是本分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在南苑战役中与佟麟阁同一天殉国的还有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中将师长赵登禹(7月31日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赵登禹奉命率一三二师赴北平增援,7月27日抵达南苑军部。28日凌晨,日军在数十架战机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赵登禹协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指挥守军顽强抵抗。在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守军伤亡过半,但斗志不减。入暮时分,赵登禹右臂和腿部多处受伤,传令兵要背他退下,他对传令兵说:“不要管我,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告诉她老人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对得起祖宗!”说罢继续指挥部队突围。在突围过程中,他又被日军机枪射中胸部,当即殉国,时年39岁。

全国解放后,北京市政府将西城白塔寺东侧一条街命名为“赵登禹路”,与民族文化宫南侧的“佟麟阁路”相连,以表示对抗日烈士的永远纪念。

郝梦龄:精忠报国得其所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之间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战,郝梦龄是在此次战役中中方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

.国军陆军中将郝梦龄出任中央兵团总指挥,节制第九、十九、二十一、三十五共四个军,在忻口正面主阵地阻击日军。在开赴战场前,郝梦龄路经武汉,回家与家人话别。临别时,他给儿女们留下了遗嘱,遗嘱中写道:“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们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予慧英、慧兰、荫楠、荫槐、荫森五儿云。”

在10月10日决战前,郝梦龄又给妻子写下了一份遗嘱,内中有这样的字句:“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

在决战中,郝梦龄身先士卒,率领官兵与日军展开了血战。后在同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前往某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时,双双中弹身亡。郝梦龄时年39岁。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西战场上三英雄,精忠报国郝刘郑。”(“郑”指郑廷珍,时任独立第五旅长,同一天在南怀化高地中弹牺牲)而郝梦龄是此次战役中,中方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

郝梦龄殉国后,10月24日,蒋介石发表祭文,盛赞他“宁惜一死,誓血国耻”的爱国精神。12月6日,国民政府颁发褒扬令,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写了《郝梦龄将军悼歌》。1983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郝梦龄为烈士。

饶国华:自戕殉国报国恩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饶国华是抗战初期最早自戕殉国舍生取义的高级将领。

日军攻陷上海,首都南京陷入危急状态。隶属第二十三集团军的陆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在中将师长饶国华的率领下,奉命在安徽军事要冲广德布防,牵制日军。面对优势敌军,饶国华率部坚守城池,奋力拼杀,经过三昼夜激战,予敌大量杀伤,自己伤亡也十分惨重。正在双方战争呈胶着状态之际,所部团长刘儒斋违背军令,擅自后撤,最终导致广德失守,饶国华率余部仅一营兵力被迫退守宣城县十字铺。

饶国华认为对广德失守自己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他遂写下遗书,举枪自尽,时年43岁。遗书中这样写道:“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忍视陷于敌手,故决与城共存亡,上报国家培养之恩与各级长官爱护之意。今后深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

1937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追授饶国华为陆军上将,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蒋介石亲自为饶国华撰写两幅挽联: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

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

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1940年,四川省政府在成都中山公园树立饶国华铜像和饶国华纪念碑,以志永远的纪念。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烈士。

王铭章:视死如归守孤城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王铭章是抗日战争中为数不多的以孤守城池而扬名中外的高级将领之一。

1937年12月至次年3月,国军军队与日军在山东邹县、兖州等地展开激战。扼守滕县的为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中将师长王铭章。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严峻形势,王铭章抱定以死报国之决心,他对部下们说:“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

1938年3月16日,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王铭章率守军三次击退其进攻,并在日军攻入后与其展开了巷战和近距离殊死搏斗,战斗场面异常惨烈,有的连拼得只剩10余人,有的连官兵全部阵亡,而王铭章也中弹殉国。

王铭章殉国后,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武汉、重庆、成都均为他举行了公祭仪式。蒋介石亲撰挽联:

“执干戈以卫家邦壮志不还拼取忠忱垂宇宙;

闻鼓鼙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毛泽东、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亦曾联名为王铭章题撰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张自忠:剖肝沥胆显忠贞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而在国军殉国的高级将领中,以第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的殉国影响最为深远。蒋介石曾在其殉国后如此表达自己的心情:“今强敌未夷,大将先陨,摧我心膂,丧我股肱,岂惟中正一人之私痛,亦我300万将士同胞之所同声痛哭者也。”

在1938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五十九军与号称“铁军”的日军阪垣师团鏖战7昼夜,日军伤亡3千余人,阪垣羞于败绩,几欲自杀,五十九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在随后的徐州突围、潢川会战、武汉突围、长寿店战役、随枣战役、襄樊会战等战役中,张自忠率部屡克劲敌,捷报频传,多次受到国民政府通令嘉奖,张部被称为“最优部队”,其防区被誉为“模范战场”,张自忠本人也成为日军闻名生畏的抗日名将。由于战功卓著,张自忠于1938年10月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同年11月起被第五战区任命为右翼兵团总司令,指挥第二十九、三十三两个集团军和一批杂牌军约20万兵力作战,成为一方统帅。

在1940年5月初,在湖北宜城县东渡襄河阻击日军时,张自忠部陷入日军重围,但他率领全体官兵战斗到了最后一人,给予敌军以极大的杀伤。张自忠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5月28日,张自忠的灵柩运抵重庆,蒋介石亲率文武官员举行了隆重的接灵仪式。随后举行了国葬,将忠骨盛葬于北碚梅花山,冯玉祥亲书墓碑。7月7日,国民政府追授张自忠为陆军上将,并将之列为入祀忠烈祠的首位。北平、天津、上海、武汉、济南、徐州等城市均命名了“张自忠路”。张自忠殉国之地宜城县,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唐淮源:舍生取义挽河山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唐淮源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爆发的中条山战役中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

.在1941年5月的中条山战役中,担任西正面阵地防御的是中将军长唐淮源率领的第三军。战斗异常激烈,阵地几易其手,但终因后援不继,第三军被迫突围。唐淮源亲率一个团突围,但遭遇日军层层堵截,被困于夏县东部的悬山一带。眼见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唐淮源自尽殉国,实践了自己不成功即成仁的誓言。

1942年2月2日,国民政府颁布褒扬令,追赠唐淮源为陆军上将。蒋介石题写挽联:“百战殊勋著河上,双忠大节壮中原。”于右任撰写挽联:“国土未复失壮士,碧血千载染中条。”

1986年12月18日,在唐淮源百年诞辰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

李家钰:喋血成仁铸国魂

抗日战争中, 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八上将

李家钰是抗战期间继张自忠之后殉国的第二位集团军总司令级别的高级将领。

李家钰,字其相,出生于1890年5月,四川蒲江县人。他早年先后就读于四川陆军小学堂、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15年后随川军邓锡侯部参加了历次川军混战。因富谋略,更兼作战勇猛,很快在川军中脱颖而出,到1927年已经升任四川省边防军总司令,成为川军“军官系”首脑人物之一。

.1944年4月,日军纠集4个师团和5个旅团约15万兵力,发起豫中战役,企图通过南北夹攻,打通平汉路,占领洛阳及平汉路以西广大地区。时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家钰主动承担后卫任务,掩护大部队转移。在与日军的交战中,身中数弹殉国。他是抗战期间继张自忠之后殉国的第二位集团军总司令级别的高级将领。

6月22日,国民政府追授李家钰为陆军上将,并为之举行了国葬;7月10日,国民政府再下褒扬令,将李家钰入祀忠烈祠,其“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用旌壮烈,而励来兹”。1945年蒋介石为李家钰题写了“勋烈常昭”四字。1984年4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家钰为革命烈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