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抱团蓝筹股蕴藏着哪些风险?

扑克投资家 2017-12-03

2017年的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价值投资的蓝筹股行情。此轮行情的上涨,主要得益于以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但好景不长,上周A股遭遇了“黑色星期四”,大盘股、小盘股、优质白马股齐齐下挫,A股总市值一日蒸发1.58万亿。

为此,机构对后市产生严重分歧。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这一波蓝筹行情是国内外资金对A股优质蓝筹估值的修复和重估的开始,在他们眼里,出现阶段性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有人认为,公募基金扎堆的蓝筹股估值已经不便宜,而蓝筹股此次进行调整,将就此拉开股指调整的大幕。

所谓蓝筹股(Blue Chips)是指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现金流管理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将那些经营业绩较好,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那么,公募基金为啥要抱团布局蓝筹股呢?首先,蓝筹股业绩会令人感觉比较安全。A股市场3000多只股票中,蓝筹龙头、白马股也就只有区区几十只或上百只。而一些蓝筹龙头、白马股等能稳定保持每年15%~20%的业绩增速,并且每年都有较强的分红能力,蓝筹股的价值投资效应日趋明显,因此受到追捧。

公募基金抱团蓝筹股蕴藏着哪些风险?

再者,对于多数蓝筹股来说,由于波动相对于创业板、中小板等其他板块小,这在过去投机氛围浓郁的A股市场上,普通投资者视之如鸡肋,一般很少有投资者长期购买投资的。所以上方的套牢盘也就相对于少了很多,这样更有利于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积聚做多力量。所以公募基金更倾向于抱团购买,以便推高股价。

最后,公募基金购买蓝筹股,对于稳定股指起到了效果。通常大盘蓝筹股的权重对于A股指数起到了举起轻重的影响。而如果股指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则对于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聚集市场人气,推拉股指有着极大帮助。所以公募基金通常都喜欢抱团在大盘蓝筹股之中。而本轮慢牛行情,也正是公募基金等通过拉升蓝筹股价的上涨来推动的。

但问题是蓝筹股在经历了本轮慢牛的上涨之后,很多蓝筹股确实被高估了,股价已经出现了泡沫,以前银行板块PE在5倍左右,现在很多都超过10倍,还有一些公司从10多倍、20倍PE涨到40多倍。

显然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很多蓝筹股的上涨没有基本面的有力支撑,而是靠公募基金等抱团推涨的股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推升蓝筹股价甚至股指,但后面公募基金抱团取暖的风险也在骤然上升。

一方面,公募基金抱团扎堆蓝筹股,将蓝筹股的泡沫吹了起来,虽然白马蓝筹业绩优良,但是这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哪怕有大资金推动,那怕是大盘蓝筹,被公募基金抱团推高股价后,沦为泡沫和风险的骤集之地。

另一方面,“抱团”最怕的是“抱团撤离”的时候,而“抱团撤离”几乎又是难以避免的。而恰是在临近年尾,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就要逐步兑现帐面上的浮盈,而大家都要逢高减持蓝筹股,获利了结,那么踩踏事件就在所难免,不仅容易剌破蓝筹股的泡沫风险,而且还会人为造成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

今年的股市慢牛行情,主要是公募基金抱团取暖,这么做虽然能让部分蓝筹股的价值重新回归,但是抱团取暖也有问题,就是一旦辙离之时却还要抱团离去,这样弄到最后,股价出现大跌,要么之前获得的浮盈所剩无几,要么根本就跑不出来,继续坐股价上上下下的电梯。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在进行投资理财之时,千万不能像公募基金抱团取暖一样,有着羊群效应,跟风而上,这样虽然能够助推某一投资品种的泡沫,但在撤出之时很容易受到损害,最后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我们在平时理财过程中,要进行分散投资,最好通过智能的方式,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风险偏好,进行大数据分析匹配多个合适的理财品种(资产数量越多则风险越分散,受损失可能性越低)。只有配置多元化理财方案,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只篮子中,才能在有效规避潜在的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理想收益。

小懒说两句

不论在生活的什么方面,抱团都是最不需要思考、最简单的行为,似乎也意味着更低的风险——毕竟老话说法不责众嘛,随波逐流是最安全的。但是在投资理财上可不能抱团随大流,大到产品选择,小到资金配比,都不能一味抱团——毕竟已经雷掉的平台哪个不也是拥有众多跟随者呢?所以说,擦亮眼睛,平台资质,底层资产,是否合规的考察,绝不能含糊。

-小懒互动-

你听过哪些

因为跟风造成某种损失的例子?

文章版权归[懒财网]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