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哲学批判性思维 2017-12-07
我在东北创业,挺惨的!
先说一句:绝不是唱衰东北,而是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客观存在的问题
希望所有东北人学会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人走了,工厂在还有用么?人走了,还有资金么?人走了,怎么回来?如果您是一个东北人请仔细阅读,如果您不是东北人请转给您身边的东北人。
东北经济形势不断下行,已经广为人知,引起了自上而下的广泛关注。东北经济有多差,有关的报道长篇累牍,没必要再做详细介绍了。仅仅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去年第一季度,东三省的领头羊辽宁的经济增长出现负数,二季度GDP辽宁干脆不公布了。
因此,东北经济发展已经拉起警报。
2015年下半年开始,全国O2O创业结束蜜月期,倒闭潮来临。2016年,O2O持续退潮、热钱撤出,靠补贴维持的O20生存更是日益艰难。
根据《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全年回顾与展望》,在天使投资市场已披露的投资案例中,东北地区共获得4起投资,投资金额加起来仅为700万人民币。
这点钱还不如北京随便一个卖肉夹馍或煎饼果子的创业团队获得的A轮融资多,从这个层面而言,东北已然被“天使”抛弃。
“网上有一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可千万不能让这种说法变成现实啊!”2016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总理语重心长地说道。
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提出了“振兴东北”,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具体提出了12条战略。然而,晃眼间,13年过去了,东北地区并没有被振兴。从2016年3月网易的一篇《救1万个国企也救不了东北经济》开始,全网似乎又掀起了一波“为东北经济振兴操碎了心”的议论热潮。
沈阳,作为东三省的省会城市之一,自然也逃脱不了低靡的经济。
在2016年10月18日的推进会议上,还谈到了一个统计排名,“去年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东北一家没有。很奇怪啊!按道理讲,东北那么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两院院士,创新能力应该很强才是!”
而事实是,不要说百强企业,在这一波的创业浪潮中,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都没有成为此中的弄潮儿。
就公开的融资数据统计,2015全年加上截止今日的2016大半年,整个辽宁省的投资事件仅有19起。沈阳的创业公司并不多,这一点,在我寻找沈阳创业者的过程中深有体会。网上搜索、朋友圈问询、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搜罗,几乎“全然败退”。终于联系到当地一家创业公司,对方满口宣传,除了给其公司写宣传稿,别的事情,一概不谈。
一位在北京一家创业公司工作的沈阳姑娘告诉我,在沈阳,她的朋友和同学少有出来创业的,而她对沈阳创业环境的了解,都来自家人。在面对沈阳创业环境如何的问题时,她的回答只有一句,“我听家里人说(沈阳创业环境)各种不好、不适合”。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唱衰声,不绝于耳。
这事儿其实非常严重,我个人觉得比东北暂时性的GDP下滑还严重,因为天使投资对东北的“爱答不理”,显示了在资本层面对东北的未来没有信心,而对于经济而言,信心往往比黄金还重要!这是资本层对东北信心的寒冬,也就是资本已经认定东北不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了。
在创投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东北的创业笑话:
我打算在东北做个互联网创业项目。
我去哪里招人?没人!都去了北上广。
我去哪里融资?没钱!找投资人?没有!找政府?有关系?
我去哪里谈产品?扯淡!吹牛逼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强。
我去哪里拓市场?保守!东北对互联网产品接受能力整体就差,慢热。
我去哪里揽业务?固化!宁可几十万砸线下广告也不肯在互联网上投1万。
最后,这个人,去做了网红——在网上唱二人转……
东北的创业的传统打法就是建园区,包括大连高新园区,沈阳浑南新区等。IT产业园在前三年,政府的补助还是很多的,但是后期资金支持越来越乏力了,园区内的政策也开始走低——现在大连软件园新入驻企业,连双软认证都很难拿到,更别提有合作。
那么,为什么资本不进入这些园区,是不能还是不愿意?
这与东北本身的问题有关。在东北呆的久的人都知道,这地方就是人情,圈子。不认识几个人就没法办事
外面来个投资的,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有核心技术的,政府的人先连吃带拿走一圈,等到项目启动了,领导们没有影
在东北的创业成本,并不比一线城市低。
除了资金、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
一位曾在东北招聘过的互联网公司人力总监表示:“我在东北招聘的时候,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外包产业。只要是做外包行业久的人,基本都是废的。他们没有锻炼出来完整的技术能力,也没有垂直领域的行业经验,很多优秀人才在里面就废了。面试过很多吉林大学、哈工大学等的毕业生,做外包做傻了,感觉真可惜。”
振兴东北的话,吵吵了二十多年了。这是根本落不到实处的一句口号而已。外因很多,内因也不少。很让人心痛的话题!我是东北人,我的亲人们都是东北人,并没有贬低的意思,但是大家普遍都是安于现状,不做改变,而且害怕改变。
引用网络上的一段话,来佐证在东北创业维艰这件事:
我再也懒得回去和那帮狗B打交道了。这是我一个东北朋友最近和我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一年前,他从北京辞职回到辽宁创业,具体哪个城市就不说了,一年过去了,他如今又回到北京,在意味深刻的大望路上班。
在我锲而不舍的追问下,我才明白他口中的“狗B”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泛指,泛指一切吹牛逼不干活,光喝酒不办事,泛指一切不作为的官僚主义作风,泛指一切低效率没诚信的合作方。
他和我说,他的噩梦从注册公司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他没想到只是注册一个公司,为什么在东北就那么难?别人劝他:还是找找认识人吧!当初他是不听的,如今他和我说:“在那个地界,你甭管干啥,都他妈得找人,不找人根本办不成事儿”。
除了行政效率底下,令他难以忍受的还是创业环境的恶劣:首先他的企业根本贷不到钱,这直接夭折了他开分店的计划,而员工们三天两头请假就不说了,几个90后全都无心打工,要么是在准备考公务员,要么家里正筹钱找人进国企。除此之外,人情往来和亲戚朋友不断想进他公司挂个管理岗的事情就更多了,他的一个大伯为此还跟他家闹掰了,因为那老头想让自己儿子去他的公司“随便管几个人,开个几千块钱就行了”,理由是“咱们自己家人,肯定比外人实在。”我这位朋友没同意,他的理由坚定而实在:“那傻逼除了喝酒就知道吹牛逼,还当经理,给他个总理当得了?”
当然,导致他东北创业继续失败的致命原因,是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他觉得“似乎每个人都不敢花钱,周围基本看不到什么冲动型消费,城市中核心消费人群越来越少,像做我这种生意的,主流客户都是年轻人,可你看,这个城市那里还有年轻人啊?”
不是东北人爱拉关系好高骛远,而是在东北的地界往往没人你就真的办不成事儿;不是东北人假义气不讲诚信,而是计划经济造就的官僚化体制只认权利不鸟产权和契约精神,你产品质量再牛逼,没人的话还是进不了国企采购的名单;不是东北人懒惰,而是都在国企中,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样,毕竟劳动模范奖章又不能当饭吃;不是东北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家乡除了国企和公务员,实在没什么工作岗位,在东北,进不了国企简直就等同于失业,狗屁专家天天呼吁那些家里没关系没后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东北,你让他们留在东北干什么?都他妈去创业?去做直播吗?
东北首先要从自身改革做起!
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时代的大潮下,世界飞速地变化,任何反应的迟缓,都将把自己置于险地。东北的创业者们已经到了另一个闯关东的时刻,我们必须超越自己性格中的弱点,面对现实,做出痛苦而深远的变革。
对了,还有一点:
创业时常是一个人的夜路,胆小者勿入。
尤其是在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