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AI时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国CPU的最好机遇

bnet0 2019-12-15

倪光南:AI时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国CPU的最好机遇

转载自:量子位(ID:QbitAI)

本文2191字,建议阅读6分钟

本文为倪光南院士关于新阶段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机遇的观点分享。

数字经济,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推动。

在首届MEET 2020智能未来大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会上做了题为《软件赋能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数字中国》的演讲,核心谈到了新阶段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机遇。特别是在技术脱钩的现实挑战面前,倪光南院士强调,RISC-V这样的开源芯片,是中国摆脱芯片和底层系统受制于人的关键机遇。

倪光南:AI时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国CPU的最好机遇

倪光南院士认为,随着数字化转型落地与应用阶段的到来,各个行业都会进入数字经济的范畴。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各行各业来说都会产生新的机遇。

倪光南院士指出,未来5-10年可以预见三个方面的技术趋势:

1,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

2,通用人工智能/神经形态硬件/量子计算/深度强化学习/脑机接口等技术仍处于上升阶段;

3,自然语言问答/智能数字挖掘等已经脱离曲线,走向成熟。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

▍华为估值破万亿美元,中国网信领域怎么样?

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可谓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

倪光南表示:

"中国网信领域总体技术和产业的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倪光南:AI时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国CPU的最好机遇

倪光南列出了全球头部 ICT 企业。

目前,在全球前10家市值最大的 ICT 企业中,美国6家,中国3家(即HAT:华为、阿里、腾讯),韩国也有1家(三星)。

值得注意的是,倪光南将华为的市值评估为13000亿美元,超过了目前微软上市的市值。

当然我国网信领域也存在长短板。

网信领域长板包括:互联网应用(电商、移动支付、社交、搜索)和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视联网等等)。

网信领域短板包括:基础软件(移动OS、桌面OS、大型工业软件)、芯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等)。

倪光南:AI时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国CPU的最好机遇

那么,为什么我国网信技术有短板,会被人卡脖子?

倪光南认为存在客观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等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外国对我们实行禁运封锁。

主观原因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影响;重硬轻软思想;以及“穿马甲”问题。

怎么破?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倪光南提出了相应对策:

"当前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以及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根据形势的变化,我们可以更改一些工作计划的名称,但是对于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建设网络强国的根本方针等问题是不能改变的,应当辩证地处理好相应的关系。"

▍软件就是驱动力

软件产业有基础性、战略性,软件技术和软件人才有通用性、带动性。软件技术已渗透到几乎所有信息技术之中,软件人才在网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中,比重往往超过七成。因此,软件就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

我国发展软件产业具有2个优势:

1,强大的软件产业(巨大的内需市场);

2,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中国可以说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资源。201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695.8万,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而在这样的在人才资源中,软件人才的比重越来越大。2016年软件从业人员达855.7万人。

但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这确实也是个事实。

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12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3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0.6%。

而到了2025年,中国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

倪光南:AI时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国CPU的最好机遇

但鉴于中国的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经费世界第二,PCT专利排名世界第三,中国工程师队伍将继续增长,倪光南表示:

“中国有可能会出现工程师红利。”

▍开源软件,促进软件业开放创新

现如今,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业的主流。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开源软件和专有软件将会长期并存,但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甚至更快,主要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其服务基本上都基于开源软件平台。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发展开源软件?

倪光南认为:

“今后,我们应加大对开源软件的投入,包括投入开源基金会,或成立某些中国方面主导的开源基金会,以增大我们在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和制订开源许可证方面的话语权。另外,即使开源基金会和开源许可证本身不涉及出口管制,但处在某些国家的代码托管平台可能会使开源项目代码的上传下载受到出口管制。”

总之,发展开源软件是实行开放创新的需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而开源芯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CPU芯片和操作系统是网信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中国在这方面还受制于人,常被比拟为“缺芯少魂”。实践表明,每一种CPU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系统。

倪光南着重推荐了RISC-V。

RISC-V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并且在设计、技术、市场和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倪光南表示:

“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最后,倪光南呼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让RISC-V芯片成为中国的主流。

倪光南:AI时代不能再缺芯少魂,RISC-V就是中国CPU的最好机遇

— 完 —

关注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THU数据派”及姊妹号“数据派THU”获取更多讲座福利及优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