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20为何难以大批量生产? 俄罗斯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一群旅行体验师 2018-01-20

中国运20为何难以大批量生产? 俄罗斯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近日,西飞试飞站接收了一架新下线的运20运输机,据消息称是进行涡扇-20发动机反推装置的试飞验证活动。目前,国内发展的两种大涵道比军用发动机有涡扇18、涡扇20两种,其中涡扇18是俄罗斯D-30KP-2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型号,目前已经掌握成熟的技术,开始进行量产。中国自行研发涡扇20,也是因为俄罗斯限制了D30发动机的出口数量,无奈之下只能自行研制并同时进行仿造,以供一时之需。

根据俄罗斯方面的消息,运20难以大批量生产,发动机的数量与性能是最大的限制;而涡扇20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涡扇20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俄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大涵道比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国家。该型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空白,突破大涵道比高推力涡扇发动机的一系列技术上的难关,开启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新篇章。

中国运20为何难以大批量生产? 俄罗斯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4以上的涡扇发动机。由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耗油率低、噪声小,被广泛用于大型民用和军用运输机以及其他大型亚声速飞机。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自身具体性通用性能较为强劲,高达70%的运行效率,其安全性要求、环保性要求、舒适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远比民用干线客机要严格得多。

性能良好的核心机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成功的一半,涡扇20采用的是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核心机。而太行发动机的核心机,综合了美制的CFM56-3的核心机与涡扇6发动机的研制经验。而CFM56-3,是波音737-300的发动机,其核心机后续发展为F110发动机,供F-15系列战斗机使用。如此优秀的出身,注定了太行发动机核心机的优秀,也证实了涡扇20后续发展的光明前景。

中国运20为何难以大批量生产? 俄罗斯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如果说涡扇18发动机的成功解决了有无问题,那么涡扇20发动机则证明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进步和积累。在多年的俄制大涵道比发动机的使用和美制大涵道比发动机的维护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大涵道比发动机的技术指标和结构与各型发动机的优缺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经验的积累,成为了涡扇20研制的最大助力。

从涡扇20的成功研制起,运20的全部潜力将被挖掘出来,我国在大飞机的发展上也不再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自行研发能力的取得,使得我国可自行发展更大规格的大涵道比发动机,让动力不再成为限制大飞机发展的束缚,并最终解决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心脏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