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家园 2019-06-20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Gracia
上篇枫叶国观感发布后,大家纷纷表示很喜欢。都说理论联系实际,我想结合真实感受,写个续篇,往前多走半步,介绍一本书,谈谈政治、权力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作为80头出生之人,成长过程正好赶上中国经济腾飞。父辈们被各类运动整怕了,一边追忆着逝去的十年,一边强压心中伤痛,把曾经的革命热情,迅速转化为前进动力。所有人头也不回地转向经济建设,生活一天天越过越好,洗衣机、电视、冰箱、独立卫生间、带气泡的饮料、变速自行车……明明昨天还在楼下,为抢下第一排的观影位,和邻居小朋友打架,今天就在家看上了带颜色的电视机。而我记忆深处写有“美好”的标签下方,永远存有人生中喝到第一杯“冷饮”的味道,伴着《乌龙山剿匪记》里土匪头子“钻山豹”与国民党女特务“四丫头”的对白。我至今仍搞不明白,为什么白糖水在冰箱放过之后,会带上那样动人的甜,我再也没有喝过那样好喝的水。
从阳光灿烂的80年代走过来,“政治”这个词,总让人感觉异常遥远。仅存的直观记忆,不过是“烈士鲜血”染红的领巾、听了十几年的“新闻联播”片头曲、年年如常的“一二·九”革命歌咏比赛。如果硬要找点什么反面印象,莫过于灌输式的文科教育。试题千篇一律,不过是某年发生了什么事、主要参与者姓甚名啥、阐述某理论几大原则、某事件几大意义。生猛鲜活的历史,并不存在于教课书中,更勿论真实。当然这些道理,要长大后才知道。父母师长权威之下,表达厌恶的最佳渠道,莫过于非暴力不合作。短期记忆力比拼结束后,一切又都按原样,还给照本宣科的先生。
但并非所有东西,都能原封不动还回去。掺杂着真相的谎言,或许不等你生出寻根究底的好奇,就已随风飘散,而年复一年宣传教育,播撒下的情感记忆,永远都会在那里。学者周濂写过一篇文章,《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里面提到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发现:我们大脑中存在类似于照相机曝光的机制,它会把你熟悉的词汇和事物,自动标识为好的、坏的、喜欢的或厌恶的。于是,只要谈到旧社会,你会自动补上“万恶”这个形容词,谈到国民党,一定是“腐败”的,谈到农民起义,一定少不了“可歌可泣”,谈到美国,除了“帝国主义”,还必然加上“邪恶”二字。这种深入骨髓的情感反应,会在未来长远的岁月里,引导着理智的方向,是意识形态的最大胜利。
受教育与成长环境影响,我一直对未来怀有美好想象,认为科学必定愈发昌明,生活必将一往无前。经济统领一切的时代,人们放任着对数字的迷恋,如同盛宴上那句口号:更高、更快、更强。直到彻底离开象牙塔,才略微发现纸面背后,另有个世界影影绰绰。不用特别洞察力,只要看看新闻,就会发现些奇怪的事情,例如:三公消费一年几千个亿,为何不拿出其中一部分,实现全民医疗?经济增长那么快,为什么我们要用将近20年时间,才实现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周云蓬的《中国孩子》,为什么会“让领导先走”(出处请Google)?
类似为什么,我还存有很多,写到此处,莫名其妙的恐惧和自我审查占了上风,或许还是不在这里说的好。回问自己,看这些破新闻,除了把自己心情弄糟以外,对世界的理解可曾增进半分?
到枫叶国后,被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推着向前走。我一直认为无论人种,人性本身的差距,并不会太大,那么为何“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度下,人性普遍显露出善意的一面。如果说人性的表现,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那么自然和社会环境,又与什么相关?如果说它们全都与制度密不可分,制度的善恶可谓影响巨大,当权者为何不选择多行善政?
艺术君小时候看过几本此类书籍,多少了解些历史沉钩、宫斗戏码,政治上的素养和敏感度,比我高不少。我提出的那些问题,自然只有挨批的份儿:图样图森破,政治从来是你死我活,掌权者根本不会像你这样想。
那么,掌权者怎么想?
这就说到我要推荐的书:《独裁者手册》。别被标题骗了,本书基本上就探讨了一件事:小到一间公司,大到一个国家,权力背后的运行机制究竟是什么?如果你对政治和权力不熟悉,这本书一定会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是艺术君那样的历史小达人,这本书也会为你提供全新的思考框架。至于攻略君嘛,看完之后醍醐灌顶,比看100篇新闻有效果。
另外,虽然是从正经学术书修改而来,本书却一点儿都不枯燥,甚至还非常有趣,先剧个透,列出书中试图解答的一些问题:
为何暴君能长久掌权?
为何某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度,人民会更加贫穷?
为何股民输个精光,失败的CEO却能高枕无忧?
为何债务减免不能改善穷国人民的生活?经济危机反而能让穷国得到发展机会?
为何某些国家的婴儿总喝不上健康的奶?
为何某些独裁国家,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初等教育?
以下是攻略君整理出的部分内容,作为一个不完全版的读书笔记,余下的内容,请一定看原书,嚼别人嚼过的东西,没啥意思。如果你不想看中文删节版,推荐看英文原版《The Dictator's Handbook》。
如果要理解权力如何运行,首先得明白一点:甭管是希特勒、奥巴马,还是马云,没有哪个高位掌权者可以单枪匹马独自应战。
明白了这点,再来看一个重要概念。对掌权者来说,政治情势由三种人群决定: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这三者也可以简单归纳为:可相互替代者,有影响者及不可或缺者。
该概念贯穿全书,作者用了大量案例,证明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及组织里,三种人群的规模差异,如何决定政治里发生的一切。由此得出结论:独裁和民主背后的运行逻辑完全一样,区别仅在于核心支持集团——“致胜联盟”的大小。
究竟是努力提升社会福利?还是养肥一小批特权人士?与掌权者个人良善毫无关系,而取决于掌权者需要保持多少人的忠诚——也就是致胜联盟里不可或缺者的人数。
想理解三种人群对掌权者的意义,先来看看本书开篇的案例。加州洛杉矶附近,有一个西裔及拉丁裔构成的贫困小城——贝尔市。该市共有36600位居民,超过四分之一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让人震惊的是,贝尔市的市政经理,却拿着高达78万美金的年薪,大大超过洛杉矶市长的20万美元,比美国总统40万美元的年薪还高出将近一倍。
看到这里,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这么穷的城市,会给决策者高薪?2010年该丑闻暴露,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高薪竟然合法。
想操纵这一切,难度并不大,当选议员需要的选票,比想象中少得多。2009年贝尔市有9400名登记选民,只有2285名(24.3%)的选民参加投票。选票排前两名的议员可以当选,第三名参选者获得了472票,也就是说,只要拿到473票就大功告成。这个票数仅为登记选民的5%,比全市总人口1%多一点。
以贝尔市为例,可相互替代者是那9400名登记选民,有影响者是2285名投票的选民,不可或缺者不超过473人。相应的,议员们只需为这极小部分的市民效劳,就可以高枕无忧。
无论哪种政治体制,想收买致胜联盟的忠诚,掌权者必须为之提供足够的报酬。重要区别依然在于,致胜联盟群体的大小,决定了掌权者提供报酬的方式,究竟是把钱花在惠及每个人的公共物品上?还是花在只惠及少数人的私人物品上?
作者认为:民主政府的根基,建立在数量庞大的不可或缺者和可相互替代者基础上;独裁政府的根基,仅建立在极少数不可或缺者的基础上。
由此可以推出,基于大型致胜联盟进行统治的掌权者,无法通过提供私人好处来维持权力,因为不可或缺之人的数量太大,通过私人回报的方式,钱会被极大摊薄,收买忠诚的代价太大。所以,依赖大型致胜联盟的、较民主的政府,趋向于把钱花在能增进普遍福利的公共政策上。
但当致胜联盟很小,并且私人物品成为维持权力的有效方法时,大部分人民的福利就靠边站了。从这个角度看,独裁政治是关于个人回报的争夺战,而民主政治则是关于好的政策理念的争夺战。
任何政权都需要钱,而人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缴税。为了让劳动者有足够的生产力,即便最自私的独裁者,也必须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福利,但这些政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改善大众生活。
以教育为例,某些小联盟国家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初等教育,比如100%的识字率。但真正考察掌权者对教育的兴趣,有一个更好的衡量办法,看顶尖大学的教育质量。掌权者希望工人具有基本劳动技能,但如果将那种教育质量延伸到高等教育中,则太过危险。而掌权者自己的孩子,则必须送去国外顶尖大学读书。在小联盟国家,往往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重视数学和科学,而社会学和政治科学,则是民主国家的学科。
提供医疗保健的动机类似,对小联盟国家的领导人来说,让劳动力大军保持活力是头等大事,但把钱花在不能为经济做贡献的婴儿身上,则完全是浪费。例如,联合国曾为伊拉克提供婴幼儿配方奶粉,然而,本国婴儿没有享受到这些奶粉,它们被拿到中东各地市场上出售,成为政权的收入。
总之,当联盟较大,每个人都能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当联盟较小,只有基础教育。而当联盟较小,医疗保健只为那些有生产能力的人提供;当联盟较大,宝宝和老人不会被排除在医保体系之外。联盟较大,每个人都能享用高质量饮用水;否则只有特权阶级才能享用。
在小联盟体制下,当权者应该努力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压迫人民,第二是对核心支持者提供丰厚回报。
如果联盟很小,给少数人提供私人好处,算下来比给多数人提供公共物品要便宜。如果小联盟是从很大的、可相互替代者候选池里精选出来时,这么做更加有道理,因为候选池里的每个人,都会渴望成为致胜联盟一员,从而获得各式各样的私人利益。
大部分人认为,想减少腐败,必须增加立法,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惩罚程度。不幸的是,当一个体制是围绕腐败建立的,任何重要人物都已被污染。如果他们从来不曾把手伸进钱箱,就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提高法律惩处力度,只是让当权者多了一项惩戒他人的工具。
腐败对于小联盟领导者来说,是一种关键的政治工具。它帮助管理者解决了一个重要难题:如何将钱转给支持者。它确保政权获得忠诚,又不用支付高额的薪水,它还保证检察机关能将那些不再忠诚的受惠者抓出来。真是一举多得。
政治学博大精深,《独裁者手册》也只是一家之言,但的确打造了一把理解权力问题的钥匙,让攻略君对很多问题产生了兴趣,想要阅读更多相关书籍。这篇文章只是开始,读者中藏龙卧虎,希望大家留言推荐你看过的类似书籍,和攻略君交流。
题图来自《权力的游戏》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长按二维码,给攻略君打赏。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微博:@技术人攻略
订阅:微信搜“技术人攻略”或“dev-levelup”感谢SegmentFault提供博客专栏及推广支持
感谢迅达云成提供云主机及技术支持
感谢七牛云存储对“技术人攻略影像拍摄计划”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