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末日:萨利赫殒命或成也门战事转折点

中东学人 2017-12-06

萨利赫

胡塞武装4日驱车驶过萨利赫位于首都的住宅 法新社

马晓霖

12月4日,也门前总统萨利赫在与胡塞武装的内讧中意外丧命,步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后尘,成为“阿拉伯之春”爆发7年后又一个死于非命的中东强人。作为著名的政坛“常青树”,和流亡沙特的前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以及经过牢狱之灾侥幸重获自由而苟延残喘的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相比,号称也门“统一之父”的萨利赫死于自己参与和驱动的反叛性内战,其最终命运不仅充满令人唏嘘的悲剧色彩,也更让世人深切感受到“中东不义战”的吊诡、纷乱和残酷。唯一让人安慰的是,萨利赫之死也许成为也门3年战争与苦难的分水岭和转折点,进而推动各方结束战乱走向和平,尽管这种期望很可能以镜花水月告终。

一世枭雄:到头来反误卿卿性命

综合阿拉伯媒体报道,12月4日,萨利赫在返回老家途中于萨那以南40公里处车队被胡塞武装拦截,他本人被抓获后就地处决。媒体披露的视频显示,萨利赫天灵盖被削去小半边,似为近距离枪击所致。萨利赫所属全国人民大会党确认了这一消息,并指责萨利赫及其随行助手多人被反绑双手当场枪杀。胡塞武装旗下“内政部”也宣称,已平定萨利赫为首的“内奸和反叛分子”。流亡沙特的也门总统海迪当天发表声明,就萨利赫之死对其家属表示哀悼,并呼吁也门人民团结一致对抗胡塞反叛武装。至此,萨利赫与胡塞武装的长达20余年对立与合作的恩怨终于以搭上老命不能善终而落下帷幕,这位在也门政坛纵横近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不仅以血光之灾为人生之旅画上句号,也埋葬了老一代中东强人政治。

1947年出生的萨利赫原本是个放羊娃,16岁辍学离乡投身行伍,并积极参与1963年的反王权革命。在上世纪60、70年代政变频仍、枭雄沉浮的岁月中,萨利赫凭着狐狸般的嗅觉、机敏和努力得以幸存,而且在32岁时爬到权力金字塔顶端,担任也门共和国(北也门)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此后,在挫败利比亚支持的纳赛尔分子政变企图后,萨利赫借机集权,将军队和安全部门悉数掌握在家族及所属部落手中,并经过10年励精图治,使北也门在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1990年,萨利赫利用北也门的相对强大和南也门的休克式财政危机,顺利促成也门统一,并继续担任共和国总统和军事统帅,无论权力、地位和国内外声望都达到历史巅峰。虽然此后经历多次未遂暗杀和政变,甚至于1994年再次与南方势力展开分裂与反分裂战争,萨利赫在沙特等海湾国家和强大部落联盟支持下,依然取得决定性胜利,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势,成为阿拉伯半岛独一无二的政治强人。

然而,也恰恰是在统一战争中,萨利赫因为重用北方部落武装讨伐南方叛军而为此后政权危机乃至当下内战挖下陷阱,为自己死于非命埋下伏笔。来自萨达省的胡塞青年党武装受到萨利赫倚重而逐步崛起壮大,并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影响下试图建立伊玛目治国式的什叶派政权,由此成为萨利赫政府的心头大患。2003年萨利赫修宪延长任期,次年胡塞武装便反戈一击武装挑战中央政府,同属于什叶派的萨利赫基于维护政权和政体统一的需要,与胡塞武装拉开战阵,于当年底击毙其创始人侯赛因﹒胡塞,但胡塞武装始终没有彻底平息,双方冲突断断续续持续到2010年。

2011年“阿拉伯之春”浪潮从突尼斯肇启并很快席卷埃及、利比亚、巴林和也门,而萨利赫在谋求再次修宪试图做终身总统并为儿子继位铺路时引发宪政危机,最终导致军队、民众和多数部落首领的抛弃而成为孤家寡人。在苦苦周旋近1年后,萨利赫接受沙特等海湾国家以及西方大国斡旋,被迫交权退出政坛到沙特等地疗养,形成和平交权而免于内战的“也门模式”。胡塞武装虽然参与“倒萨”运动,但拒绝沙特等国的过渡政府方案。

然而,后萨利赫时代并没有给也门带来持久的民主与共和,相反,各种错综复杂的内部矛盾和利益纷争更加复杂,并围绕联邦制的范围划分而逐步激化,失去强势政府牵制的胡塞武装乘机卷土重来,不甘寂寞的萨利赫也与之结盟,联手对抗沙特扶持的南方逊尼派总统海迪并于2014年底引发内战。胡塞-萨利赫联军不仅快速夺取萨那,扣留海迪,还自立政府鸠占雀巢,而且顺势南征,并一度控制第二大城市亚丁,兵锋直逼红海东岸,危及曼德海峡及贯穿苏伊士运河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贸易咽喉要道,中东乃至世界为之大震。为此,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胡塞武装结束叛乱,并对萨利赫等人实施制裁。然而,也门社会部落文化根深蒂固,进入战争轨道和派系博弈的也门交战双方迷信武力,虽经几次国际斡旋,终究难以回到谈判桌前。

迷途知返:引发联盟解体意外丧命

胡塞-萨利赫势力迅速横扫也门后,因其与伊朗及黎巴嫩真主党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沙特、埃及等阿拉伯逊尼派国家产生极大战略忧虑,进而于2015年3月组成十国联军公开进行干涉,也门内战升级并演变为中东宗派战争的南线战场。持续战争重创原本凋敝落后的也门经济,造成大量破坏和伤亡,形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就交战双方而言,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损失惨烈,彼此都想结束战争,但由于形成阶段性力量均势,谁都不愿善罢甘休,尤其是主动求和。胡塞-萨利赫联盟无论总体军事力量还是长远战争潜力,抑或国际舆论和物资援助都处下风,不足以支持长久拉锯战。这种大势判断促使萨利赫倾向于以和解方式停止这场注定无法取胜的战争,也就此与胡塞派系产生分歧、疑忌、摩擦和对抗,进而逐步公开化并导致今天这个局面。

胡塞武装发言人本周对半岛电视台称,该武装情报部门截获密信显示,萨利赫3个月前就在阿联酋策动下与沙特、约旦、埃及乃至俄罗斯秘密接触,合谋针对胡塞武装的“政变”,通过取消对他本人的制裁,解除冻结个人资金,明确保证其政治前途以及其他保障性条件,来换取协助颠覆胡塞武装。该发言人还称,萨利赫叛卖行为暴露后,胡塞武装曾要求萨利赫及其追随者自首并接受软禁而换取安全保障,但这一条件被萨利赫所回绝。而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胡塞武装任命军事指挥员,萨利赫拒绝接受,双方公开反目。萨利赫还曾遭遇来自胡塞武装的未遂暗杀,在其近期公开呼吁与干涉联盟对话后,双方陷入地盘争夺战,联盟正式解体。

萨利赫之死无疑是一场个人悲剧,但是,这也意味着胡塞-萨利赫联盟的覆亡。依据部落传统,萨利赫的追随者已公开扬言对胡塞武装寻仇报复,两派全面开战基本难以避免。这种内耗无疑会削弱胡塞武装力量,引发战场力量重新洗牌,而萨利赫被杀势必也将旧部推向哈迪政府和干涉同盟,有可能形成新的反胡塞联盟并扩大其军事优势和部落支持基础,为彻底打败胡塞武装或迫使其走上谈判桌创造条件。

当然,也门社会内部非常复杂,国家整合艰难,政治转型受阻,外部插手背景又十分多元,且与整个中东的派系斗争甚至反恐斗争交织在一起,萨利赫之死这一“黑天鹅事件”究竟能引发也门战事如何变轨,前景依然扑朔迷离。(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博联社总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