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简介
宋钦宗,名赵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基本信息
宋钦宗赵桓(原名亶、煊),宋朝第九位皇帝,徽宗和王皇后长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于坤宁殿〔靖康元年(1126年),钦宗把这天定为“乾龙节”〕,属相龙。政和六年(1124年)六月大婚,太子妃为朱琏。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126年1月19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当政共计1年3月,年号靖康: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26年1月24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年号使用1年3月。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庚辰(1156年6月29日)钦宗崩殂于五国城,享年57岁,庙号钦宗,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钦宗于永献陵(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宋钦宗坐像轴 个人履历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卓有成效,金兵北退。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 靖康元年 (1126年)金人复来,十一月金兵围困汴京开封,亲自前往金营议和被扣留。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汴京城破,北宋灭亡,与徽宗被金废为庶人,四月与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掳北去,先置于燕京,九月又徙往更遥远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 次年金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方抵上京,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又将徽、钦二帝发配至韩州(今辽宁昌图北,一说吉林梨树)。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往北国边陲小镇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在此“坐井观天”。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其父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病死。 皇统元年(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为天水郡公,昏德公(徽宗,已故)为天水郡王,海滨王耶律延禧(辽末代皇帝)为豫王。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韦氏与徽宗“梓宫”被放还南归,临行前在五国城赵桓跪求韦氏带信给高宗赵构,求他这位同父异母弟将其赎回,“只为太乙观主足矣,他不敢望也。”明说只求让他回宋出家去道观做一个道士就行了,不再有做皇帝的念头。韦氏归后,渺无音信。然高宗议和,杀岳飞等名将,所虑着惟钦宗尔。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一度曾把赵桓迁到上京会宁府居住。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自上京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将赵桓带去。 正隆元年六月(1156年),赵桓在燕京病死,终年57岁,金朝将其葬于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 赵桓死在燕京是史书有记载的,有定论的。《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说他死在五国城是不对的。 赵桓死因另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绍兴二十六年六月(1156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命57岁的宋钦宗赵桓和81岁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耶律延禧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马乱践而死。 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赵桓的死讯才传到南宋,其弟高宗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却暗自窃喜,终于可以心安了,七月,为其上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靖康难:宋人无法治愈的伤痛
金军虽然退出了京师,但并未停止攻宋战争。靖康元年九月,太原失守,使宗翰率领的西路金兵得以顺利南下,与东路军合围汴京,并于十一月攻占开封外城。 在攻下开封外城后,精明的金军将帅并未立即攻城,只是占领外城四壁,并假惺惺地宣布议和退兵。钦宗居然信以为真,命何栗和齐王赵栩到金营求和。宗翰说:“自古就有南北之分,今之所议,在割地而已。”又“请求”太上皇到金营谈判。与其说是请求,倒不如说是命令。徽宗哪有这份胆量?钦宗不得已,以太上皇受惊过度、痼疾缠身为由,由自己代为前往。 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钦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营,这恰恰中了金人的圈套。钦宗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却不与他相见,只是派人索要降表。钦宗不敢违背,慌忙令人写降表献上。而金人却不满意,并命令须用四六对偶句写降表。钦宗迫于无奈,说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计较了。大臣孙觌反复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满意。降表大意不过就是向金俯首称臣,乞求宽恕,极尽奴颜婢膝之态。呈上降表后,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来,钦宗苦苦恳求,金人方才不再坚持。接着,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当时风雪交加,钦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泪。投降仪式进行完毕,金人心满意足,便放钦宗返回。钦宗自入金营,备感屈辱,于无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回想起来,悲痛难抑,不知不觉间泪已湿巾,至南熏门,钦宗见到前来迎接的大臣和民众,便嚎啕大哭。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毕竟还有众多臣民惦记自己的安危。行至宫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宫廷内外更是哭声震天。钦宗初赴金营,历尽劫波,三日后归来,恍如隔世。 钦宗刚回朝廷,金人就来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这简直是漫天要价。当时开封孤城之中,搜刮已尽,根本无法凑齐。然而,钦宗已被金人吓破了胆,一意屈辱退让,下令大括金银。金人索要骡马,开封府用重典奖励揭发,方才搜得7000余匹,京城马匹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钦宗不敢怠慢,甚至让自己的妃嫔抵数,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众。关于金银布帛,钦宗深感府库不足,遂令权贵、富室、商民出资犒军。所谓出资,其实就是抢夺。对于反抗者,动辄枷项,连郑皇后娘家也未幸免。即便如此,金银仍不足数,负责搜刮金银的梅执礼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处死,其他被杖责的官员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尽者甚众,开封城内一片狼藉萧条景象。 尽管以钦宗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丧心病狂地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没有得到满足,金人扬言要纵兵入城抢劫,并要求钦宗再次到金营商谈。钦宗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上次身陷金营的阴影尚未散去,新的恐惧又袭上心头,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此时,李若水等人也怂恿钦宗前往,钦宗终究不敢违背金人的旨意,不得不再赴金营。 钦宗到达金营后,受到无比的冷遇,宗望、宗翰根本不与他见面,还把他安置到军营斋宫西厢房的三间小屋内。屋内陈设极其简陋,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觉的一个土炕,毛毡两席。屋外有金兵严密把守,黄昏时屋门也被金兵用铁链锁住,钦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动自由。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开封一带雨雪连绵,天气冷得出奇。钦宗除了白天要忍受饥饿的折磨外,晚上还得忍受刺骨的寒风,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想着眼前这一切,心如刀割,泪如泉涌。转瞬之间,钦宗从贵不可及的皇帝沦落为金人的阶下囚,的确令人同情。然而,这一切都是他与其父徽宗一手造成的。 囚禁中的钦宗度日如年,思归之情溢于言表。宋朝官员多次请求金人放回钦宗,金人却不予理睬。靖康二年二月五日,钦宗不得不强颜欢笑地接受金人的邀请去看球赛。球赛结束后,钦宗哀求金帅放自己回去,结果遭到宗翰厉声斥责,钦宗吓得毛骨悚然,遂不敢再提此事。 金人扣留钦宗后,声言金银布帛数一日不齐,便一日不放还钦宗。宋廷闻讯,加紧搜刮。开封府派官吏直接闯入居民家中搜括,横行无忌,如捕叛逆。百姓5家为保,互相监督,如有隐匿,即可告发。就连福田院的贫民、僧道、工伎、倡优等各种人,也在搜刮之列。到正月下旬,开封府才搜集到金16万两、银200万两、衣缎100万匹,但距离金人索要的数目还相差甚远。宋朝官吏到金营交割金银时,金人傲慢无礼,百般羞辱。自钦宗赴金营后,风雪不止,汴京百姓无以为食,将城中树叶、猫犬吃尽后,就割饿殍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计其数。境况之惨,非笔墨所能形容。 然而,金人仍不罢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银。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被劫掠。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开封府捕捉,以供金人玩乐。当时吏部尚书王时雍掠夺妇女最卖力,号称“金人外公”。开封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后,为讨好金人,他将本已蓬头垢面、已显羸病之状的女子涂脂抹粉,乔装打扮,整车整车地送入金营,弄得开封城内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灭宋是金人的既定方针,所以尽管宋朝君臣对金人如此俯首帖耳,但金人还是决意废黜钦宗。靖康二年二月六日,钦宗被废为庶人。七日,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当金人逼迫徽、钦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不让他脱去帝服,还骂不绝口地斥责金人为狗辈。金人恼羞成怒,用刀割裂他的咽喉,割断他的舌头,至死方才绝声,可歌可泣!北宋灭亡后,金人册封一向主和的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权。但这个傀儡政权不得人心。 金人在扶植张邦昌的同时,再次搜刮金银,即使妇女的钗钏之物也在掠取之列。开封府担心金银不够,金人无端挑衅,便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市场,用粮食兑换金银。由于京城久被围困,粮食匮乏,百姓手中的金银也无所用,便纷纷拿出来换米。这样,开封府又得金银几万两。然而,开封城已被搜刮数次,金银已尽,根本无法凑齐金人索要的数目。金人只好作罢。 金兵掠取的大晟编钟此时,金军统帅得知康王赵构在河北积极部署军队,欲断金人退路,又担心兵力不足,不能对中原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因而,在立了傀儡政权之后,准备撤军。在撤退时,金人还烧毁开封城郊的房屋无数。“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这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罪行滔天,令人发指。 四月一日,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已于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也成为此后历朝志士仁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史籍记载
宋史 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徽宗皇帝长子,母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乙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月,进封定王。政和元年三月,讲学于资善堂。三年正月,加太保。四年二月癸酉,冠于文德殿。五年二月乙巳,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丁巳,谒太庙。诏乘金辂,设卤簿,如至道、天禧故事,及宫僚参谒并称臣,皆辞之。六年六月癸未,纳妃朱氏。 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开封牧。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自称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辞,因得疾。又固辞,不许。辛酉,即皇帝位,御垂拱殿见群臣。是日,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重日相荡摩久之。乃引道君皇帝出居龙德宫,皇后出居撷景园。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攸、门下侍郎吴敏副之。是时,金人已分道犯境。壬戌,赦大逆、反叛以下罪,进百官秩一等,赏诸军,立妃朱氏为皇后,以太子詹事耿南仲签书枢密院事。癸亥,诏太傅燕王、越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得旨,有司勿行。甲子,斡离不陷信德府,粘罕围太原。诏京东、淮西、浙募兵入卫。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请诛之。丙寅,上道君皇帝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诏改元。 靖康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受群臣朝贺,退诣龙德宫,贺道君皇帝。诏中外臣庶实封言得失。金人破相州。戊辰,破濬州。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师溃,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退保滑州。己巳,灌奔还,金人济河,诏亲征。道君皇帝东巡,以领枢密院事蔡攸为行宫使,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副之。诏自今除授、黜陟及恩数等事,并参酌祖宗旧制。罢内外官司、局、所一百五处,止留后苑,以奉龙德宫。以门下侍郎吴敏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李棁同知枢密院事。贬太傅致仕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永州。赐翊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李彦死,并籍其家。放宁远军节度使朱勔归田里。帝欲亲征,以李纲为留守,以李棁为副。给事中王寓谏亲征,罢之。庚午,道君皇帝如亳州,百官多潜遁。宰相欲奉帝出襄、邓,李纲谏止之。以纲为尚书右丞。辛未,以李纲为亲征行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副之。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罢。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守中书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尚书左丞赵野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壬申,金人渡河,遣使督诸道兵入援。癸酉,诏两省、枢密院官制一遵元丰故事。金人犯京师,命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亲卫大夫康州防御使高世则使其军。诏从官举文武臣僚堪充将帅有胆勇者。是夜,金人攻宣泽门,李纲御之,斩获百余人,至旦始退。甲戌,金人遣吴孝民来议和,命李棁使金军。金人又使萧三宝奴、耶律忠、张愿恭来。以吏部尚书唐恪同知枢密院事。乙亥,金人攻通津、景阳等门,李纲督战,自卯至酉,斩首数千级,何灌战死。李棁与萧三宝奴、耶律忠、王汭来索金帛数千万,且求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宰相、亲王为质,乃退师,丙子,避正殿,减常膳。括借金银,籍倡优家财。庚辰,命张邦昌副康王构使金军,诏称金国加「大」字。辛巳,道君皇帝幸镇江。以兵部尚书路允迪签书枢密院事。金人陷阳武,知县事蒋兴祖死之。壬午,大风走石,竟日乃止。封子谌为大宁郡王。甲申,省廉访使者官,罢钞旁定贴钱及诸州免行钱,以诸路赡学户绝田产归常平司。统制官马忠以京西募兵至,击金人于顺天门外,败之。乙酉,路允迪使粘罕军于河东。平阳府将刘嗣初以城叛。丁亥,靖难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督泾原、秦凤兵入援,以师道同知枢密院事,为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四方勤王兵及前后军。庚寅,盗杀王黼于雍丘。癸巳,大雾四塞。乙未,贬少保、淮南节度使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行及八角镇,赐死。 二月丁酉朔,命都统制姚平仲将兵夜袭金人军,不克而奔。戊戌,罢李纲以谢金人,废亲征行营司。金人复来议和。庚子,命附马都尉曹晟使金军。辛丑,又命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知东上阁门事王球使之,许割三镇地。太学诸生陈东等及都民数万人伏阙上书,请复用李纲及种师道,且言李邦彦等疾纲,恐其成功,罢纲正堕金人之计。会邦彦入朝,众数其罪而骂。吴敏传宣,众不退,遂挝登闻鼓,山呼动地。殿帅王宗濋恐生变,奏上勉从之。遣耿南仲号于众曰:「已得旨宣纲矣。」内侍朱拱之宣纲后期,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乃复纲右丞,充京城防御使。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国公,赠司马光太师,张商英太保,除元祐党籍学术之禁。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禁伏阙上书,废苑囿宫观可以与民者。金人使王汭来。癸卯,命肃王枢使金军。以观文殿学士、大名尹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蔡懋罢。乙巳,宇文虚中、王球复使金军。康王至自金军。金人遣韩光裔来告辞,遂退师,京师解严。丙午,康王构为太傅、静江奉宁军节度使。省明堂班朔布政官。丁未,日有两珥。戊申,赦天下。诏谕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己酉,罢宰执兼神霄玉清万寿宫使及殿中监、符宝郎。诏用祖宗故事,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以金人请和,诏官民昔尝附金而复归本朝者,各还其乡国。庚戌,李邦彦罢,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兼中书侍郎,李纲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辛亥,诏监察御史言事如祖宗法。宇文粹中罢知江宁府。癸丑,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赠右正言陈瓘为右谏议大夫。甲寅,贬太师致仕蔡京为秘书监、分局南京,太师、广阳郡王童贯为左卫上将军,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攸为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先是,粘罕遣人来求赂,大臣以勤王兵大集,拘其使人,且结约余睹以图之。至是,粘罕怒,及攻太原不克,分兵趣京师,过南、北关,权威胜军李植以城降。乙卯,陷隆德府,知府张确、通判赵伯臻、司录张彦遹死之。丙辰,有二流星,一出张宿入浊没,一出北河入轸。己未,诏遥郡承宣使有功应除正任者,自今除正任刺史。辛酉,梁方平坐弃河津,伏诛。王孝迪罢。命给事中王云、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使金国,镇洮军节度使、中太乙宫使种师道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保静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姚古为制置使。乙丑,御殿复膳。丙寅,下哀痛之诏于陕西、河东。是月,金人犯泽 州之高平,知州高世由往犒之,乃去。 三月丁卯朔,遣徽猷阁待制宋焕奉表道君皇帝行宫。诏侍从言事。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奉旨,诸司不许奉行。罢川路岁所遣使。募人掩军民遗骸,遣使分就四郊致祭。戊辰,李棁罢为鸿庆宫使。己巳,张邦昌罢为中太一宫使。徐处仁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唐恪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何?为尚书右丞,御史中丞许翰同知枢密院事。庚午,宇文虚中罢知青州。癸酉,诣景灵东宫行恭谢礼。命赵野为道君皇帝行宫奉迎使。甲戌,恭谢景灵西宫及建隆观。乙亥,诣阳德观、凝祥池、中太乙宫、佑神观、相国寺。丙子,改撷景园为宁德宫。录司马光后。己卯,燕王俣、越王偲为太师。壬午,诏金人叛盟深入,其元主和议李邦彦、奉使许地李棁、李邺、郑望之悉行罢黜。又诏种师道、姚古、种师中往援三镇,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癸未,遣李纲迎道君皇帝于南京,以徐处仁为礼仪使。殿中侍御史李擢、左司谏李会罢。乙酉,迎道君皇帝于宜春苑,太后入居宁德宫。丙戌,知中山府詹度为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原府张孝纯、知河间府陈遘并为资政殿学士,知泽州高世由直龙图阁,赏城守之劳也。丁亥,朝于宁德宫,诏扈从行宫官吏,候还京日优加赏典,除有罪之人迫于公议已行遣外,余令台谏勿复用前事纠言。庚寅,肃王枢为太傅。姚古复隆德府。辛卯,复威胜军。壬辰,太保景王杞、济王栩为太傅。有流星出紫微垣。甲午,康王构为集庆、建雄军节度使,尚书户部侍郎钱盖为陕西制置使。命陈东初品官,赐同进士出身,辞不拜。籍朱勔家。乙未,诏金归朝官民未发遣者,止之。丙申,贬蔡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是春,夏人取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 夏四月戊戌,夏人陷震威城,摄知城事朱昭死之。己亥,迎太上皇帝入都门。壬寅,朝于龙德宫。癸卯,立子谌为皇太子。耿南仲为门下侍郎。乙巳,置《春秋》博士。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己酉,乾龙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庚戌,赵野罢。壬子,金人使贾霆、冉企弓来。癸丑,封太师、沂国公郑绅为乐平郡王。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郴州。减宰执俸给三之一及支赐之半。诏开经筵。令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杨戬、李彦之公田,王黼、朱勔之应奉,童贯西北之师,孟昌龄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开疆,关陕、河东之改币,及近习所引,献颂可采,特赴殿试之流,所爵赏,悉夺之。甲寅,种师道加太尉、同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乙卯,诏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务。以平凉军节度使范讷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丙辰,诏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民者,赏之。戊午,进封南康郡王栻为和王,平阳郡王榛为信王。己未,复以诗赋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壬戌,诏亲擢台谏官,宰执勿得荐举,著为令。追政和以来道官、处士、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甲子,令在京监察御史、在外监司、郡守及路分钤辖已上,举曾经边任或有武勇可以统众出战者,人二员。东兵正将占沆与金人战于交城县,死之。乙丑,诏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贬蔡攸节度副使,安置朱勔于循州。 五月丙寅朔,朝于龙德宫,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丁卯,诏天下有能以财谷佐军者,有司以名闻,推恩有差。以少傅、镇西军节度余深为特进、观文殿大学士。戊辰,罢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庚午,少傅、安武军节度使钱景臻,镇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刘宗元并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保信军节度使刘敷、武成军节度使刘敏、向德军节度使张楙、岳阳军节度使王舜臣、应道军节度度使朱孝孙、泸川军节度使钱忱并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是日,寒。辛未,申铜禁。诏:无出身待制已上,年及三十而通历任实及十年者,乃得任子。监察御史余应求坐言事迎合大臣,罢知卫州。甲戌,曲赦河北路。乙亥,申销金禁。丁丑,诏以俭约先天下,澄冗汰贪,为民除害,授监司、郡县奉行所未及者,凡十有六事。姚古将兵至威胜,闻粘罕将至,众惊溃,河东大振。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与金人战于榆次,死之。己卯,借外任官职田一年。开府仪同三司高俅卒。辛巳,损太官日进膳。追削高俅官。甲申,罢详议司。己丑,以河东经略安抚使张孝纯为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壬辰,诏天下举习武艺、兵书者。乙未,诏姚古援太原。 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诏谏官极论阙失。戊戌,令中外举文武官才堪将帅者。时太原围急,群臣欲割三镇地,李纲沮之,乃以李纲代种师道为宣抚使、援太原。辛丑,以资政殿学士刘韐为宣抚副使,陕西制置司都统制解潜为制置副使。太白犯岁星。壬寅,封郓国公楃为安康郡王,韩国公楗为广平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诏:「今日政令,惟遵奉上皇诏书,修复祖宗故事。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道,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以济中兴。」癸卯,以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镇西军承宣使王禀为建武军节度使,录坚守太原之功也。甲辰,路允迪罢为醴泉观使。乙巳,左司谏陈公辅以言事责监合州酒务。壬子,天狗坠地。有声如雷。癸丑,虑囚。丙辰,太白、荧感、岁、镇四星合于张。辛酉,罢都水、将作监承受内侍官。熙河都统制焦安节坐不法,李纲斩之。壬戌,姚古坐拥兵逗遛,贬为节度副使、安置广州。彗出紫微垣。 秋七月乙丑朔,除元符上书邪等之禁。宋昭政和中上书谏攻辽,贬连州;庚午,诏赴都堂。乙亥,安置蔡京于儋州,攸雷州,童贯吉阳军。己卯,免借河北、河东、陕西路职田。乙酉,诏蔡京子孙二十三人已分窜远地,遇赦不许量移。是日,京死于潭州。丁亥,令侍从官共议改修宣仁圣烈皇后谤史。辛卯,遣监察御史张澄诛童贯,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诛赵良嗣,并窜其子孙于海南。壬辰,侍御史李光坐言事贬监当。是月,解潜与金人战于南关,败绩。刘韐自辽州引兵与金人战,败绩。 八月甲午朔,录陈瓘后。丙申,复命种师道以宣抚使巡边,召李纲还。庚子,诏以彗星,避殿减膳,令从臣具民间疾苦以闻。河东察访使张灏与金人战于文水,败绩。辛丑,诏求民之疾苦者十七事,悉除之。丁未,斡离不复攻广信军、保州,不克,遂犯真定。戊申,都统制张思正等夜袭金人于文水县,败之。己酉,复战,师溃,死者数万人,思正奔汾州。都统制折可求师溃于子夏山。威胜、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金人乘胜攻太原。录张庭坚后。乙卯,遣徽猷阁待制王云、阁门宣赞舍人马识远使于金国,秘书著作佐郎刘岑、太常博士李若水分使其军议和。戊午,许翰罢知亳州。己未,太宰徐处仁罢知东平,少宰吴敏罢知扬州。以唐恪为少宰兼中书侍郎,何?为中书侍郎,礼部尚书陈过庭为尚书右丞,开封尹聂昌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庚申,遣王云使金军,许以三镇赋税。是月,福州军乱,杀其知州事柳庭俊。 九月丙寅,金人陷太原,执安抚使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通判方笈皆死之。辛未,贬吴敏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涪州。移蔡攸于万安军,寻与弟翛及朱勔皆赐死。乙亥,诏编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笔手诏,参祖宗法及今所行者,删修成书。丁丑,礼部尚书王?为尚书左丞。戊寅,有赤气随日出。李纲罢知扬州。壬午,枭童贯首于都市。癸未,赐布衣尹焞为和靖处士。甲申,日有两珥、背气。丙戌,建三京及邓州为都总管府,分总四道兵。庚寅,以知大名府赵野为北道都总管,知河南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又罢李纲提举洞霄宫。辛卯,遣给事中黄锷由海道使金国议和。是月,夏人陷西安州。 冬十月癸巳朔,御殿复膳。贬李钢为保静军节度副使、安置建昌军。丁酉,金人陷真定,都钤辖刘竧死之。有流星如杯。戊戌,金人使杨天吉、王汭来。庚子,日有青、赤、黄恩气。金人陷汾州,知州张克戬、兵马都监贾亶死之。又攻平定军。辛丑,下哀痛诏,命河北、河东诸路帅臣传檄所部,得便宜行事。壬寅,天宁节,率群臣诣龙德宫上寿。甲辰,诏用蔡京、王黼、童贯所荐人。丙午,集从官于尚书省,议割三镇。召种师道还。丁未,以礼部尚书冯澥知枢密院事。己酉,阅炮飞山营。庚戌,以范讷为宁武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辽故将小?胡?录攻陷麟州建宁砦,知砦杨震死之。壬子,诏太常礼官集议金主尊号。命尚书左丞王?副康王使斡离不军,?辞。乙卯,雨木冰。丙辰,金人陷平阳府,又陷威胜、隆德、泽州。丁巳,高丽入贡,令明州递表以进,遣其使还。戊午,贬王?为单州团练副使,命冯澥代行。庚申,日有两珥及背气。侍御史胡舜陟请援中山,不省。辛酉,种师道薨。 十一月丙寅,夏人陷怀德军,知军事刘铨、通判杜翊世死之。籍谭稹家。戊辰,康王未至金军而还。冯澥罢。己巳,集百官议三镇弃守。庚午,诏河北、河东、京畿清野,令流民得占官舍寺观以居。辛未,有流星如杯。壬申,禁京师民以浮言相动者。癸酉,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以首议弃地罢。金人至河外,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师十二万拒之。甲戌,师溃。金人济河,知河阳燕瑛、西京留守王襄弃城遁。乙亥,命刑部尚书王云副康王使斡离不军。许割三镇,奉衮冕、车辂,尊其主为皇叔,且上尊号。丙子,金人渡河,折彦质兵尽溃,提刑许高兵溃于洛口。金人来言,欲尽得河北地。京师戒严。遣资政殿学士冯澥及李若水使粘罕军。丁丑,何?罢。以尚书左丞陈过庭为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孙傅为尚书右丞。命成忠郎郭京领选六甲正兵所。签书枢密院事李回以万骑防河,众溃而归。是日,塞京城门。戊寅,进龙德宫婉容韦氏为贤妃,康王构为安国、安武军节度使。罢清野。辛巳,以知怀州霍安国为徽猷阁待制,通判林渊直徽猷阁,赏守御之功也。壬午,斡离不使杨天吉、王汭、勃堇撒离栂来。命耿南仲使斡离不军,聂昌使粘罕军,许画河为界。康王至磁州,州人杀王云,止王勿行,王复还相州。甲申,以尚书右丞孙傅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曹辅签书枢密院事。以京兆府路安抚使范致虚为陕西五路宣抚使,令督勤王兵入援。乙酉,斡离不军至城下。遣蜡书间行出关召兵,又约康王及河北守将来援。多为逻兵所获。丁亥,大风发屋折木。李回罢。戊子,金人攻通津门,范琼出兵焚其砦。己丑,南道总管张叔夜将兵勤王,至玉津园,以叔夜为延康殿学士。斡离不遣刘晏来。庚寅,幸东壁劳军。诏三省长官名悉依元丰旧制。领开封府何?为门下侍郎。 闰月壬辰朔,金人攻善利门,统制姚仲友御之。奇兵作乱,杀使臣,王宗濋斩数十人乃定。唐恪出都,人欲击之,因求去,罢为中太一宫使。以门下侍郎何?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刘韐坐弃军,降五官予祠。癸巳,京师苦寒,用日者言,借土牛迎春。朱伯友坐弃郑州,降三官罢。西道总管王襄弃西京去。知泽州高世由以城降于金。燕瑛欲弃河阳,为乱兵所杀。河东诸郡,或降或破殆尽。都民杀东壁统制官辛亢宗。罢民乘城,代以保甲。粘罕军至城下。甲午,时雨雪交作,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赐士卒,易火饭以进,人皆感激流涕。金人攻通津门,数百人缒城御之,焚其炮架五、鹅车二。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金人陷怀州,霍安国、林渊及其钤辖张彭年、都监赵士詝、张谌皆死之。乙未,金人入青城,攻朝阳门。冯澥与金人萧庆、杨真诰来。丙申,帝幸宣化门,以障泥乘马,行泥淖中,民皆感泣。张叔夜数战有功,帝如安上门召见,拜资政殿学士。金人执胡直孺,又陷拱州。丁酉,赤气亘天。以冯澥为尚书左丞。戊戌,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与金人战于城下,统制官高师旦死之。庚子,以资政殿学士张叔夜签书枢密院事。金人攻宣化门,姚仲友御之。辛丑,金人攻南壁,杀伤相当。壬寅,诏河北守臣尽起军民兵,倍道入援。癸卯,金人攻南壁,张叔夜、范琼分兵袭之,遥见金兵,奔还,自相蹈藉,溺隍死者以千数。甲辰,大雨雪。金人陷亳州。遣间使召诸道兵勤王。乙巳,大寒,士卒噤战不能执兵,有僵仆者。帝在禁中徒跣祈晴。时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卫士三万,然亦十失五六。金人攻城急。丙午,雨木冰。丁未,始避正殿。己酉,遣冯澥、曹辅与宗室仲温、士讠布使金军请和。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速领兵入卫。辛亥,金人来议和,要亲王出盟。壬子,金人攻通津、宣化门,范琼以千人出战,渡河,冰裂,没者五百余人,自是士气益挫。甲寅,大风自北起,俄大雨雪,连日夜不止。乙卯,金人复使刘晏来,趣亲王、宰相出盟。丙辰,妖人郭京用六甲法,尽令守御人下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兵大败。京托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众皆披靡。金人焚南薰诸门。姚仲友死于乱兵,宦者黄经国赴火死,统制官何庆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力战,与其家人皆被害。秦元领保甲斩关遁,京城陷。卫士入都亭驿,执刘晏,杀之。丁巳,奉道君皇帝、宁德皇后入居延福宫。命何?及济王栩使金军。戊午,何?入言,金人邀上皇出郊。帝曰:「上皇惊忧而疾,必欲之出,朕当亲往。」自乙卯雪不止,是日霁。夜有白气出太微,彗星见。庚申,日赤如火,无光。辛酉,帝如青城。 十二月壬戌朔,帝在青城。萧庆入居尚书省。是日,康王开大元帅府于相州。癸亥,帝至自青城。甲子,大索金帛。丙寅,遣陈过庭、刘韐使两河割地。辛未,定京师米价,劝粜以振民。癸酉,斩行门指挥使蒋宣、李福。乙亥,康王如北京。丙子,尚书省火。庚辰,雨雹。癸未,大雪,寒。纵民伐紫筠馆花木为薪。庚寅,康王如东平。 二年春正月辛卯朔,命济王栩、景王杞出贺金军,金人亦遣使入贺。壬辰,金人趣召康王还。遣聂昌、耿南仲、陈过庭出割两河地,民坚守不奉诏,凡累月,止得石州。甲午,诏两河民开门出降。乙未,有大星出建星,西南流入于浊没。丁酉,雨木冰。己亥,阴曀,风迅发。夜,西北阴云中有如火光。庚子,金人索金银急。何?、李若水劝帝亲至军中,从之,以太子监国而行。乙巳,籍梁师成家。丙午,刘韐自经于金军。太学生徐揆上书,乞守门请帝还阙。金人取至军中,揆抗论,为所杀。至夜,金人劫神卫营。丁未,大雾四塞。金人下含辉门剽掠,焚五岳观。 二月辛酉朔,帝在青城,自如金军,都人出迎贺。丙寅,金人堑南薰门路,人心大恐。已而金人令推立异姓,孙傅方号恸,乞立赵氏,不允。丁卯,金人要上皇如青城。以内侍邓述所具诸王孙名,尽取入军中。辛未,金人逼上皇召皇后、皇太子入青城。庚辰,康王如济州。癸未,观文殿大学士唐恪仰药自杀。乙酉,金人以括金未足,杀户部尚书梅执礼、侍郎陈知质、刑部侍郎程振、给事中安扶。 三月辛卯朔,帝在青城。丁酉,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庚子,金人来取宗室,开封尹徐秉哲令民结保,毋藏匿。丁巳,金人胁上皇北行。 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辛酉,北风大起,苦寒。 五月庚寅朔,康王即位于南京,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辛卯,帝崩问至。七月己丑,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三十二年闰二月戊寅,祔于太庙。 赞曰:帝在东宫,不见失德。及其践阼,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窜殛之,故金人闻帝内禅,将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惴惴然讲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帝至于是,盖亦巽懦而不知义者欤!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赵桓 是非功过
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则是耿南仲、李纲、种师道等人。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宋钦宗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被宋钦宗采纳。以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员《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一文节选,通过该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宋钦宗在位期间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国一年的功过是非。 一、宋钦宗和耿南仲 宋钦宗即位前,耿南仲曾任十四年的皇太子宫僚。宋徽宗宠爱三子郓王赵楷,颇有废立之意,据胡寅说:“渊圣皇帝在东宫,当宣和季年,王黼欲摇动者屡矣。(耿)南仲为东宫官,计无所出,则归依右丞李邦彦。邦彦其时方被宠眷,又阴为他日之计,每因王黼谗谮,颇曾解纷。”由于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时的特殊关系,宋钦宗即位后的第三天,就命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后又升迁尚书左丞。耿南仲害怕金军,“奉椒房出奔”,一度逃离开封,仍深得宋钦宗的信任。 耿南仲任执政后最重要的政绩,一是排除异己,二是“主和议”,破坏抗金。此两条劣迹不是在平时,而是在危难时期,就不能不在北宋覆亡中起着恶劣的作用。怯于公战,勇于私斗,宋朝有不少士大夫,如果说他们治国和救国全然无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机谋权术,却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个典型。 二、宋钦宗和李纲 当金军南侵之际,宋方朝野乱成一团,简直是束手无策。时为太常少卿的李纲却脱颖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执政。 宋钦宗随即又授任他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正如《朱子语类》卷130所说:“当时不使他,更使谁?士气至此,消索无馀,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顾死,且得倚仗之。”李纲作为一个本不知兵的文臣,在仓猝之际,居然相当有效地组织了开封的城防,屡次击退了敌人。他既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却又招致了同列很深的忌妒。宋钦宗本人来回摇摆于卑怯的投降主义和轻率的冒险主义之间,他委任李纲负责城防,又不能授予全权,更不听李纲的劝阻,而致力于屈辱求和。 李纲塑像 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发生了宋钦宗批准姚平仲劫金营而失败的事件。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将此事归结为“李纲主平仲之谋”,但李纲在上皇帝奏中明确说,“平仲之出”,“在微臣实无所与”。故《朱子语类》卷130力辩其非,说:“劫寨一事,决于姚平仲侥幸之举,纲实不知。”事实上,此次劫寨“杀伤相当”,“行营司所失才百馀人,而(陕)3西兵及勤王之师折伤千馀人”,然而宰相李邦彦“方主和议,忌李纲主战”,他与众执政乘机夸张事态,诿过于李纲。宋钦宗惊慌失措,下令罢免李纲和统率陕西援兵的老将、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於是开封城中爆发了陈东领导的伏阙上书爱国群众运动。 陈东直到临死,也并未与李纲有一面之交。几万无组织的群众云集宣德门下,正说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认定,救国已非李纲莫属。当然,群众运动到此也很难控制激烈的行为,如杀内侍,殴击宰相李邦彦等。但宋钦宗无疑是将爱国群众运动视为厉阶,不能容忍对其君主权威的挑战。他虽然被迫复用李纲,也根本不可能有李纲在幕後操纵此次“伏阙”的证据,而“自後君臣遂生间隙,疑其以军民胁己”,“颇忌之”。当时给李纲空名官告三千馀道,李纲“只用三十一道”,只因补无品小武官进武副尉二人,而宋钦宗居然亲下御批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大臣专权,浸不可长。”正如朱熹感叹说:“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钦宗曾被迫与金东路军统帅完颜斡离不订立城下之盟,事后他有翻悔,并听从李纲建议,“解太原之围”,拒绝割让自太原、中山和河间三镇以北的土地。 宋钦宗毁约之後,首要的问题是救援被围的河东首府太原。北宋晚期,其战时统兵体制的一大弊病,是沿袭传统,往往还是由不知兵的文臣,以及宦官童贯、谭稹、梁方平等主持军事。如前所述,李纲公开斥责耿南仲离间皇帝父子,双方更多了一重嫌隙。当宋军初次救援太原失败後,耿南仲乘机进言:“欲援太原,非纲不可。”宋钦宗立即任命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当时台谏官陈过庭、陈公辅、余应求等都看穿了耿南仲等人的用心,说李纲“不知军旅,将兵必败”,“为大臣所陷”,“不宜遣”。李纲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再拜力辞”,说自己“且误国事,死不足以塞责”。宋钦宗却听信谗言,为之震怒。宰执中唯一志同道合的同知枢密院事许翰,为李纲写了“杜邮”两字,引用秦将白起被赐死的典故。李纲至此不得不就任出行。 太原之战是决定北宋皇朝命运的关键性一战。太原失守,使金西路军得以南下,与东路军会师,而宋军主力则在两次救援战中耗折殆尽,开封的陷落遂成定局。李纲并非在救援战中不尽己力,却在本来已是十分艰难的形势下,又遇到朝廷的多方掣肘,终於在太原陷落後被劾下台,贬黜出京。 李纲墓 正如後来胡寅评论说,耿南仲“中制河东之师,必使陷没,以伸和议之必信。”李纲的下台,固然是快了耿南仲之流的私愤,但受害最深的,却是宋钦宗本人。待开封再次被围,宋钦宗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却为时已晚。李纲接到此项诏命,大约是在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三月,当时金人正驱虏徽、钦二帝等北上。尽管有救援太原的失败,但到南宋初年,朝野一切有识之士还是认为,唯有李纲方能担当救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