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蜗牛读书一周年文化沙龙,用“时间”留下文化

雅趣 2018-04-03

近日,刚刚迎来一周岁生日的网易蜗牛读书,在广州举办了一场以“时间引力”为主题的文化沙龙,活动邀请到了知名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胡传吉、马赛克书店创始人郑奋、青年作家蒲荔子,与蜗牛主编芷菱共同探讨“大时代里读书这件小事”。网易蜗牛读书在一周年的生日会上刚刚提出了“时间出新知”的新读书观,此次活动也着眼于蜗牛所关注的新知文化方向,吸引了不少当地的蜗牛粉丝来到现场,粉丝们通过留言板表达了对于网易蜗牛读书的周年祝福。

网易蜗牛读书诞生于2017年3月,凭借“每天免费读书一小时”,已经满足超过600万人在焦虑时代中对读优质书籍的需求。在这次文化派对上,网易蜗牛读书邀请文化名家分享有价值的阅读观点,为年轻人的阅读提供更多可能性。

读书不是吃药,阅读应“得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在知识逐渐快餐化的趋势下,老老实实读书是否还有用?网易蜗牛读书的主编芷菱同三位嘉宾就“读书无用论”、“文学类书籍的价值”以及“适合青年人的读书观”这三个主题展开了对话。谈及现在社会中流传的“读书无用论”,谢有顺教授认为这是在多元化时代下对于读书的错误认知。“读书不在于多读一本两本书的优越感,也不在于是否真正获得感性上的快乐,而在于人从读书中真正收获了什么。”胡传吉教授也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她认为文字化身为权利建构了这个世界的秩序,而阅读文字则带来反思世界的精神和思考的力量。

这正和网易蜗牛读书所提倡的“新读书观”相契合,认为“读书不是吃药,消费不是拥有,博览也未必有收获,而是‘得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读者不应追求囫囵吞枣的快,用持久的步伐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文学“正名”:是对话灵魂的寄托

主编芷菱介绍说,网易蜗牛读书平台上所有书籍的在读率高达97.5%,其中文学、历史以及经管类书籍是最受蜗牛读者欢迎的书籍类别。然而还是有不少观点将文学类书籍视作“闲书”,面对这种观点,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两位教授都不约而同地为文学“正名”,将文学提高到了“触及灵魂、为灵魂加冕”的高度。正如谢有顺教授所说,“文学不似专业上的硬知识,可以现学现用,但它却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民族的生活观念、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马赛克书店创始人郑奋也以小时候读《水浒传》、至今对他影响深远的例子佐证二位教授的观点。在内容匮乏的上世纪90年代,一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的形象在不经意间塑造了他现在的价值观念。

在谢有顺教授看来,读文学还能使人明史,和历史上的人物对话。当下的世界是一个精神供给也非常丰富的世界,只是内容太多以至于让人难以取舍。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穿越回历史的时代,置身于同一历史现场,领略历史名人的智慧和风采。

多元时代下,用时间留下的才是文化

近年来诸多社会新闻矛头直指“当下的中国人不爱读书”,谢有顺教授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当前阅读渠道的增多使得中国人的读书更加多元化,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阅读载体让读书更加便捷,也让更多人爱上读书。据蜗牛读书主编芷菱介绍,网易蜗牛读书的600万用户中,19岁到25岁的用户占比达到60.5%,这破除了“年轻人不爱读书”的言论。

也正是在这样的多元化时代下,网易蜗牛读书始终坚持把阅读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强调“用时间留下的才是文化”,在产品功能和品牌主张方面都认真做好“时间”二字,帮助读者留下文化。

相关推荐

jeffreyfeng0 / 0评论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