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Chat精品课 2019-06-04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1 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中国金融科技有望走出龙头企业
1.1 金融与科技融合范围更广、方式更加多元
金融科技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 30 多年中金融和科技不断融合过程中演变的形态。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金融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
纵观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过程可以总结以下特点:融合范围更广、方式更加多元,科技逐渐渗透金融业各个细胞,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不再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逐渐深入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方方面面、全生命周期。
互联网金融系统经过 10 年的发展已经从第一代架构进化到第四代架构,逐步实现去 IOE 化,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自主可控。
1.2 金融科技国内外竞争格局:国外起步较早,中国后来居上
美国科技公司十年前开始布局金融版图,中国金融科技紧跟美国,得益于中国巨大的网民数量和电子商务培养的用户习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出现领先全球的态势并开始全球化布局。支付宝已接入海外 26 个国家超过 12 万线下商户门店,微信支付已登陆 13 个海外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 13 万线下门店。
从全球来看,中国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最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未来金融科技行业有望走出龙头企业。全球金融科技竞争格局从行业、客户体验、生态三个维度来看,共有 7 个金融科技中心,中国 4 个,美国 2 个,英国 1 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1.3 中国金融企业主动拥抱信息科技
中国金融企业主动拥抱信息科技,中国在金融行业应用大数据 IT 较多,仅次于互联网和电信,金融领域中银行业 IT 投资规模最大,约为证券 IT 投资的 5倍、保险 IT 投资的 4.5 倍。在银行脱媒的背景下,银行在精细化管理、风控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银行业加大信息化投资。
在中国,银行与科技的融合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至今银行科技生态圈逐步建立。传统银行科技与新兴银行科技运用技术出发点不同:过去,银行更多从自身需求出发建设 IT 系统,满足记账、内部核算、风控和监管等要求,主要服务柜员、客户经理等内部员工及监管部门;今天,金融科技主要关注点是用户,目标是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
传统银行开始探索科技驱动的创新发展路径,布局金融科技,深化金融科技在各个业务场景的应用。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普遍存在三种模式:1.投资并购:银行建立或者参与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金融科技公司;2.内部研发:银行在已有信息技术部门或者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亲自布局金融科技;3.战略合作: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或向金融科技公司直接购买产品或者服务。大型银行布局金融科技方式多元化,自建、投资、跨界合作,积极向同业输出金融科技服务。中小银行更多是选择“内部研发+外部合作”。
据普华永道《2017 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中国概要》,目前中国 48%金融机构向金融科技公司购买服务,40%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是合作关系,未来 3至 5 年,68%金融机构将增加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2.1 内部研发:技术人才资源充足大型银行的选择
银行突破内部信息部门发展金融科技的局限,成立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是明智之举。对于银行来说,相比于投资并购,内部研发可以更好地控制技术、人才和资源,但是,技术开发与维护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应用较慢。由于银行内部人才不足、创新阻碍大等原因,银行内部研发一般采用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形式。
目前,已有 2 家国有银行,5 家股份制银行和 1 家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它们在向内输出技术支撑同时,也在寻求面向外部同业或非银机构的合作。平安银行的金融壹账通目前已建立国内最大的金融云服务平台,为超过 420 家银行和 2300 多家非银机构提供服务。兴业数金服务客户超过 300家银行。
2.2 投资并购:国外已成趋势,国内仍在试点
目前,国外银行投资金融科技公司已成趋势,中国银行投资并购处于尝试阶段。根据 MEDICI Research,2018 年 1 月到 11 月,全球共有 59 家银行投资 94家金融科技公司,投资类型广泛,包括大数据分析、信用及征信、保险、理财、借贷等。2016 年 4 月,中国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支持银行业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允许银行成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创业股权投资,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营造良好环境。
2.3 战略合作:目前各类银行布局金融科技的普遍选择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组织灵敏度、场景深入度及底层技术开发度等方面仍达不到 BATJ 等互联网企业旗下金融公司的水平。因此,许多银行选择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迅速提升自身相关能力,同时,直接向金融科技公司购买产品或服务将是中国银行业布局金融科技的重要手段。
2017 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和互联网巨头 BATJ 开展合作,合作范围涉及银行业务各个领域,为四大国有银行降本增效的同时,精准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3.1 小前台:无人银行未来有望普及
降本增效是传统银行业的首要任务,无人银行的普及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效。2018 年建行开设全球首家无人银行,无人银行可将现有网点业务向自助设备以及网络迁移,复杂业务寻求虚拟机器人或是远程坐席辅助,而网点定期驻点人员主要进行现场秩序管理,业务授权风控,产品零售营销等,最大程度发挥人的服务主观能动性。未来银行增设无人银行或将成为趋势。
从需求方来看,对新科技理解度、接受度高、注重办理效率的年轻客群将成为银行无人零售业主要客群,未来无人银行有望替代传统网点。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消费新趋势》报告,80、90 年轻客群成为目前及未来零售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线上移动化消费习惯已成趋势。
3.2 大中台:大数据分析处理支持小前台运转
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传统商业银行在用户数据分析挖掘方面还有巨大提升空间。当前,在各行业中,银行业数据用量最多,银行坐拥庞大的用户资产、交易数据,但对于数据价值的利用却非常有限。一方面,银行不同板块、不同条线之间数据尚未实现互通;另一方面,银行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储备上也严重落后。未来,商业银行只有真正充分挖掘自身客户数据价值,才能做到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爱分析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从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应用范围来看,金融大数据和其他行业相比渗透更深入,已进入成熟期。
3.3 跨界合作,丰富金融服务应用场景
跨界合作,丰富金融服务应用场景可以拓宽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随着电商的蓬勃兴起,许多金融服务应用场景逐渐向线上迁移,银行可以通过运营直销银行、和互联网平台科技公司合作获客活客;另一方面,O2O 模式日渐普及,许多线下金融服务使用场景与线上打通,未来银行可通过构建“一站式”金融超市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周期。金融服务交付场所逐渐由实体网点向各类生活消费场景转移。
增加转账场景将成为银行丰富金融服务应用场景的重要切入点。根据 2018 年CTR 手机银行用户行为调查,手机银行业务使用功能中转账场景居多,小额转账排名第一,创新功能关注点包括场景化移动支付业务,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银行必争之地。
3.4 证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速
国内两大证券交易所自诞生之日起就采用电子撮合交易系统,奠定了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化发展方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业已基本实现电子化、无纸化、网络化的交易结算体系。未来,证券数字化转型是由硬件到软件、由服务证券系统到服务客户的转变。走在金融科技前列的华泰证券近年来信息技术投入大幅提升,各大券商纷纷开启自营 APP 竞争模式。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投行数字化转型模式:全面数字化转型、特定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头部券商可以选择全面数字化转型,布局生态圈,内外部加速金融科技创新;中型券商可以利用区域化优势,专注特定领域;而小型券商受限于人力和资源,可以聚焦核心业务的数字化,以外包开发为主。
供给侧改革、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加速银行脱媒,倒逼银行业加大改革力度,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 供给侧改革促使金融机构布局调整
我国实行金融供给侧改革,调整金融企业布局,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化阶段,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和国企杠杆依然较高,民企和中小企业融资不足。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决定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现阶段的金融布局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匹配,不同于美国大银行吞并小银行的发展路径,我国支持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虽然受到政策支持,但是受限于经验、人才、资金不足,中小银行很难和规模大、头部效应明显的大银行竞争,但是中小银行可以通过购买 IT 产品和服务缩小和大型银行的差距,化后发优势为市场先机,发挥区域性优势,提供高效的差异化服务。以常熟银行为例,常熟银行 2018 年投产线上金融科技项目 104个,同比增长 38.67%,公司打造流程化、移动化、线上化一流的小微金融信贷工厂,提升小微信贷业务效能2.3倍,自主研发推广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系统,推广至常熟市 7 镇 4 街道、174 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常熟市覆盖率 75%。
公司整合行内外大数据,零售金融大数据风控平台上线,平均风控判别时间从原来的 20 多分钟下降到 15 秒左右。
对比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仍然较低,未来直接融资占比进一步提升,扩容证券 IT 市场。另外我国头部券商集中度低于美国,未来券商行业整合预计会带来更多 IT 系统改造升级的机会。
2 利率市场化倒逼金融机构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利率市场化打破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存贷汇”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倒逼银行转型升级。在传统管制利率下,银行可以通过低成本吸收资金、高利率发放贷款,从存贷利差中获得稳定利润。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净息差加速下滑,净利润增长率也大幅下降,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储蓄率却在阶梯式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市场化趋势愈加明显,存贷差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银行间竞争加剧,因此银行寻求更加多元的盈利模式。
3 互联网金融浪潮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变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弱化银行作为金融媒介的角色。中国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大量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打破商业银行对线下支付的垄断,银行支付结算功能逐渐弱化,结算业务的巨大收益被逐渐分流。
互联网金融推动银行智能化、轻型化、数字化转型,银行物理网点开始出现负增长,离柜率大幅提升。网上银行起步早于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和使用率稳步提升,2012 年手机银行用户规模不到网络银行用户规模的四分之一,使用率不及网络银行使用率的三分之一,到 2018 年上半年,手机银行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接近网络银行。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先锋,2017 年招商银行 App开启“网点+App+场景”模式,实施“移动优先”策略。2018 年两大 App“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月活跃(MAU)达 8,104.67 万,较上年末增长 47.24%。
华泰证券是券商行业数字化改革先锋,于 2014 年推出了移动财富管理终端“涨乐财富通”,旨在更高效、更智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打造专业化财富管理业务体系。截至 2018 年,涨乐财富通累计下载用户数达 4,569.71 万,年月均活跃用户数达 663.69 万,较去年增长 13.65%,最高月活达 723.69 万,连续四年保持证券行业排名第一。
1 银行科技行业规模大、集中度低
我国银行业 IT 投资规模巨大且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银行业 IT 市场广阔增速放缓但仍居高位。银行业 IT 投资规模 2017 年为 1014.0 亿元,预计 2021 年达到 1488.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0.1%。银行业 IT 市场规模 2017 年为 339.6亿元,预计 2021 年达到 737.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1.4%。
银行IT行业共有三大细分领域,业务类解决方案始终是是银行业主要投资点,管理类关注度逐渐超过渠道类解决方案。2011-2017 年,管理类解决方案占比提升 5.5%,渠道类解决方案占比下降 3.5%,说明银行近年来渠道方面数字化改革有所成效,管理类数字化转型成为关注点。
除了银行 IT 投资总额,还要看战略性、可自由支配的 IT 投资,用在银行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银行 IT 投资占比最多的硬件更多是为了运行银行而非支持科技创新,但 2011-2017 年硬件投资占比下降 14%,IT 服务和软件占比分别提升 11.7%和 2.3%,IDC 预计 2022 年 IT 服务和软件占比将超过计算机硬件,预计将扩容金融软件和 IT 服务市场份额。
2011 年到 2017 年,在 IT 投入规模方面,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农商、农信之间的差距有所收窄。2011 年到 2017 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IT投资规模从 58.6%下降到 43.8%,股份制银行则从 13.8%上升到 21.0%,而城商、农商、农信也从 18.3%上升到 30.4%,说明中小型银行的 IT 需求不断扩大。
银行科技三大细分行业龙头略有不同,国有化趋势明显。2011 年 IBM 市占率排名第三,但是 2017 年中国银行 IT 前三大厂商已全部是中国科技企业,证明国内金融 IT 企业竞争力日益凸显,国内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银行 IT 行业比较分散,据 IDC,前五大厂商市占率不足 20%,2011 年和 2017年银行 IT 行业前三大厂商市占率保持在 15%左右。2018 年银行 IT 整体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厂商是:文思海辉、宇信科技、神州数码、长亮科技、科蓝软件。
从银行 IT 市占率前五厂商擅长领域可以总结头部厂商三大解决方案中的细分领域关注点:业务类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业务系统和信贷管理,管理类解决方案中的商业智能和客户关系管理,渠道解决方案中的网络银行、移动银行、直销银行、自助银行。
1.1 业务类解决方案是重点
业务类解决方案是银行 IT 最重要的子领域,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核心交易系统和支付清算系统。核心交易系统未来占比预计保持在 40%以上,支付清算系统在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最高,过去四年信贷管理系统增长最快,主要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信贷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的需求。
宇信科技在业务类解决方案市占率排名第一,业务覆盖核心业务系统、信贷操作系统、中间业务系统。宇信核心系统解决方案,在核心系统产品能力和实施能力方面有先进的产品原型,完善的方法论以及技术支撑平台,最大限度的保证核心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并减少项目的实施风险。同时核心系统解决方案可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组合,其中核心系统,前端系统、ESB 系统以及实施工艺平台都是可以分拆的产品。
根据蚂蚁金融科技,南京银行引入蚂蚁金服分布式架构 SOFAStack,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以及大数据平台能力,搭建中小银行开放服务平台“鑫云+”,从架构设计到上线投入生产用时仅 5 个月。截至 2018 年 6 月底的最近 8 个月中,“鑫云+”平台新客户数达到 390 万,每日贷款额从 1 万人民币上升至 10 亿人民币,同时客户体验不受影响,平均处理时间小于 1 秒。
1.2 管理类解决方案关注度提升
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内部经营模式面临考验,精细化管理成为近年来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商业智能和风险与合规管理关注度最高。2018 年,商业智能是最大子市场、商业智能和风险与合规管理在管理类解决方案中占比最多超过60%,未来 3 年这一占比将会保持在 60%。过去 3 年,监管报送系统、风险与合规管理、金融审计和稽核系统以及商业智能成长速度较快,超过 20%。未来 3 年风险与合规管理和商业智能增速继续保持,监管报送系统和金融审计和稽核系统增速有所下滑。目前各大银行基本实现数据集中储存和分析,商业智能将基础数据转化为决策信息提高银行决策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风险管理下分四个子市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最为成熟,越来越多银行开始关注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但是基数还较小、市场较分散。银行风控管理有效信息密度较大,即在需要数据驱动的同时,信息密度又相对较大。2012 年开始不良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中国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控制的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逐年提高,因此,可以合理估计未来风险管理市场将保持约 27%的速度增长。
宇信科技在管理类细分领域市占率第二,主要业务包括后台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商业智能、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在管理类解决方案中占比第一,且未来占比仍将提升。宇信科技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包括管理驾驶舱(战情室),绩效管理分析平台,企业统一调度平台,统一报表平台。
人力成本在银行占比较高,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商业银行都十分注重绩效管理工作。宇信科技绩效管理分析平台涵盖多种考核对象,支持多种考核模式;考核指标全面,可灵活配置;考核方案灵活配置,支持分机构独立考核。
1.3 渠道类管理方案卓有成效
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普及证明银行渠道改革卓有成效,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成为未来银行服务客户的主要场所,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成为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手段,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完成网银、手机银行的上线升级,中小型银行也逐步增加建设投资。大型商业银行渠道建设比较完备,业务系统快速变更带来渠道整合升级需求;中小型银行还处在渠道管理系统建设阶段,将产生更多渠道类解决方案增量需求。
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意识提升推动银行进一步深化渠道改革。渠道解决方案中网络银行、移动银行和直销银行占比较多,但是随着网银系统的完善以及PC 段向移动端转移,未来移动银行和直销银行的占比都将超过网络银行。
银行卡系统主要是处理借记卡和贷记卡等业务开发的系统。借记卡的功能不断扩充,系统已经建立处于完善阶段,信用卡近年规模和速度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一、二类银行纷纷成立信用卡中心,三类银行受监管要求影响,仅有少数城商行具备发卡资格,信用卡系统建设刚刚起步。未来银行 IC 卡换芯工程将为银行 IT 企业带来更多渠道类业务增量。
宇信科技在渠道类解决方案的市占率排名第一。通过业务事件管理,解决渠道间横向业务互动问题,实现跨渠道服务与营销,支持精准营销与交叉销售;通过多渠道统一管控,实现渠道与设备的标识统一化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2 中国金融改革持续深化为证券 IT 行业带来增量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持续深化,将为证券 IT 系统改造带来更多增量。科创板将登录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在此之前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管公司都需要改造系统,新增科创板登记结算系统。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2012 年-2018 年证券公司在 IT 投入上持续增长,6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6%,2015 年牛市同比增长 50%以上。2015 年至 2017 年,在证券 IT 投入分布中,外购软件和服务占比显著提升。
我国金融市场是自然投资者为主导,且个人投资者数量增速快,按交易量计算,2017 年自然投资人占比 82.01%。未来智能投顾业务市场前景广阔。据 Statista估算,2017 年,中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超 288 亿美元,其年增长率高达 261%,资产规模紧随美国,预计到 2022 年,中国智能投顾管理资产总额将超 6600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 1 亿。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发达国家晚,但是我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每年保持增长,证券 IT 企业直接受益于证券基金公司数量的增长,证券公司建立时较大的一次性投入和后期每年升级和维护费用共同推动证券 IT 行业稳定增长。
3 科技赋能保险开启互联网保险时代
保险科技细分领域众多,发展势头良好。类似银行科技解决方案,保险科技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业务类、管理类和其他。全球金融科技 250 强中有 20 家属于保险行业。
自 2011 年以来,我国互联网保险公司数量和互联网保险收入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升,保险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参保人数 2013-2018 年复合增长率在 10.91%,保险科技企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人保健康引入蚂蚁金服的金融及分布式架构 SOFAStack 和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 等技术能力,构建新一代互联网保险云核心业务系统,和原电商平台相比,处理能力提升上千倍,支持弹性扩容,出单时间达到每秒1000 单;外部渠道产品接入效率提升 6 倍;新产品上线时间缩短 80%以上。
供给侧改革、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加大科技投入,金融科技行业市场规模大,投资空间广阔,金融科技中银行 IT 最具发展潜力,根据 IDC,银行业 IT 投资规模 2017 年为 1,014.0 亿元,预计 2021 年达到 1,488.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0.1%。银行业 IT 市场规模 2017 年为 339.6 亿元,预计 2021年达到 737.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1.4%。国外金融机构或科技公司布局金融科技早于中国,但是中外金融体制差异明显决定着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路径异于国外,美国大银行兼并中小银行,中国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大银行资源多经验丰富,发展金融科技对内增效的同时可以对外输出,中小银行受到国家的支持,发展区域化竞争优势,但对于中小银行,底层科技和系统层面自主自控难度太大,依赖外包已成定局,在选择外包金融科技输出方时,会更加注重那些能同时输出流量和用户的金融科技服务商。
和其他科技企业类似,金融科技企业普遍具有业绩波动大、盈利不稳定等特征,行业分散,集中度低,可比公司较少,因此不适用传统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对科技类公司估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初创期:市场需求旺盛、空间巨大,行业刚刚萌芽,行业集中度较低,但是营业收入未见明显改善。这一阶段,市场占有率高、壁垒明显、商业模式优秀、客户依赖程度高的企业最先受益,因此可从这三个维度对公司进行评价。
2. 成长期: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行业竞争格局逐渐清晰,营业收入逐渐稳定增长,但盈利未见明显改善。这一阶段需要关注研发投入能否支撑企业未来的营业收入以及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运用 P/S 或者 PEG 进行估值。
3. 成熟期:市场进入成熟期,行业龙头显现,企业盈利开始企稳,这一阶段开始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运用 P/E 进行估值。
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刚刚萌芽,营业收入较低且增长具有波动性,行业较分散,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正在逐步扩张,增厚企业技术护城河同时,改善商业模式,增强客户依赖程度。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未来业务类解决方案仍是重点,管理类解决方案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渠道类改革卓有成效,但中小银行仍能带来增量。建议关注整体市占率排名第二,渠道类管理类业务类解决方案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宇信科技,整体市占率排名第三,渠道类和业务类解决方案优势明显的神州数码,整体市占率排名第四、管理类解决方案竞争力较强的长亮科技,整体市占率排名第五的科蓝软件软件,以及重点服务中小银行、业务类解决方案后起之秀润和软件。证券科技方面建议关注恒生电子、金证股份。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在PC端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本报告。
(报告来源:川财证券;分析师: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