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撤侨中的“领保经”

Odsseia 2018-01-20

飓风撤侨中的“领保经”

2017 年 10 月 1 日,多米尼克飓风受困同胞抵达上海

除了依靠当地华人组织,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是领保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和教育、危机时刻组织员工统一行动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文/《环球》杂志记者 黄红华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其中电影《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居首,观影人数达到1.6亿人次,创造了多项中国电影市场纪录。

《战狼2》讲述了中国从发生内乱的非洲某国撤侨的故事。就在电影上映期间,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地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战狼2》”。撤侨亲历者、中国援助多米尼克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组长孙浩杰给《环球》杂志记者独家讲述了事件经过和他的感受。

“你们不到,不开船!”

“平常这里(多米尼克)3级、4级的飓风碰到过,5级飓风还是第一次碰上。”那场飓风已过去三个多月,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孙浩杰还心有余悸。

那是2017年9月18日,5级强飓风“玛利亚”在多米尼克登陆,导致当地通信和交通全部中断,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当地政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监狱被吹倒,犯人全部逃离,警方无力维持社会秩序,治安呈失控状态,生活物资和饮用水出现严重短缺。

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馆迅速启动了救援工作。在卢坤大使的安排下,使馆驻地除留一名工作人员充当紧急联络员,其他人都按照各自分工忙碌起来:联络各地的华人华侨到首都罗索集中,找寻撤离工具,协调当地政府和警察部门……孙浩杰说,当时大使馆的房屋损毁非常严重,但他们顾不上自己,所有的工作都是把同胞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9月22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罗索的华人华侨人数达到400多人,如何把他们顺利转移到邻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安巴),是一项艰巨任务。大使馆曾试图找当地政府协调撤离事宜,但当时政府大楼早已人去楼空,无奈之下,只能自己想办法。

经过努力,大使馆终于联系到了可供撤离的船只。当时风大浪急,港口无法给出靠岸信号,大家只能原地待命。为了等待船只靠岸,大使馆在码头设立了一个临时办公场所,卢坤大使坐镇协调各方工作。

为了确保撤离安全有序,大使馆决定先由巴巴多斯政府出动海军军舰,把一部分老人和孩子先转移到巴巴多斯,剩下的人员则乘坐救援船撤到安巴。截至9月22日晚,第一批中国公民共158人,包括2名台湾同胞和1名刚满月的婴儿,已经紧急撤离至安巴。

“我们项目组加上另外46名华人华侨一共有57人在普茨茅斯,距离人员转移汇聚地点路程最远。当时卢坤大使跟我说,‘预计明天会有一条救援船过来,你回去尽快组织项目人员和自愿转移的华人华侨到罗索来。你们不到,不开船!’”孙浩杰说。

9月23日早上9:00,包括孙浩杰所在的项目组,多米尼克全部华人华侨安全登上撤往安巴的渡船。

“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转移到安巴的华人华侨,情况并不乐观。飓风“艾尔玛”9月初曾袭击安巴,造成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飓风灾害。为此,安巴在保障物资供应和维护社会治安方面面临严重困难。

在此情况下,中国驻安巴大使馆行动起来,一方面协调当地政府高层,全力保障海关通行、船只停靠、燃油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发动当地中资机构配合安置受灾同胞。400多名华人华侨被分别安置在中土公司、五矿二十三公司以及当地华人组织等机构,保障他们的食宿、卫生及安全。

安置工作做得细致而贴心。“我们到达安巴第一个晚上,就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当得知我还带着孩子,安巴使馆经商处的负责人孙金焕及同事还专门准备了水果和婴儿床。”对此,孙浩杰至今心怀感激。

除了前方行动迅速、工作细致,国内各部门也第一时间加入到撤侨事务中。9月25日,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已启动撤侨机制。2017年10月1日,384名受灾同胞经过20多小时飞行,赶在国庆节安全抵达上海。

孙浩杰说,“前往安巴接同胞的包机,飞行航线涉及19个国家,需要协调沿线国家开放各自领空,如果没有国内相关机构的支持和配合,是很难完成的。”

同胞伸出援助之手

“在多米尼克,华人虽然不多,但对同胞都很热情。在当地我们有事情找他们,他们乐于相助。”孙浩杰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当前,华人足迹遍布全球。由于特殊的文化和习俗,华人在当地社会常常形成独具特色的圈子。一些华人较集中的地区,还会成立社团,如华人商会等。他们熟悉当地人文风俗,也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在华人社会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在应对灾难等领保挑战时,华人社团和个人可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说起华人在此次多米尼克撤侨中的表现,孙浩杰感触良多:“风灾来临时,我们项目组和部分华人受困在朴茨茅斯,我作为代表去罗索联络大使馆,商定人员撤离事宜。一个叫潘欣的华人小伙自告奋勇,与我结伴而行。我们凌晨出发,徒步穿过废墟,趟过齐腰的河水。在罗索与大使馆取得联系后,我和潘欣又返回朴茨茅斯,接送在那里等待救援的同胞。中间历时10多个小时的跋山涉水,小伙子表现很勇敢,没有一句怨言!”

在向罗索转移的过程中,在朴茨茅斯开酒店的华人江礼涛做了大量工作,帮忙联络渡船车辆和寻找燃油。而当大量华人聚集到罗索以后,在当地开办企业的华人朱中华在协助使馆联系华人、互通信息及组织登船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浩杰回忆道。

“公司把员工组织起来”

除了依靠当地华人组织,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是领保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和教育、危机时刻组织员工统一行动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统计显示,包含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内,目前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已逾3万家。

孙浩杰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就很重视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并制定了应急预案,不定期地组织公司员工学习安全条例和安全防范知识。“向员工强调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在面对风险时,一定要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

“同时,公司要把员工组织起来,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人该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有的负责联络大使馆,有的负责物资供应和管理,有的负责驻地安全等。”孙浩杰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保方面,中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还有一项他国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党的基层组织。由于中资企业驻外人员流动性大,在危急时刻,党组织可以发挥个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这里(多米尼克)的项目持续有十几年了,一直有自己的党小组。集团党组给我们的指示就是,一定要服从当地使馆的统一安排。可以说,这次人员转移过程中能做到井然有序,我们项目党支部发挥了很大作用。”孙浩杰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