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不够子弹数量来凑, AK的性能倍增器

前端外刊评论 2017-12-31

前苏联的AK47步枪,可靠性很高,但是AK47的精度实在不够看。后来苏联人推出AK47的改进型AKM,AKM是AK系列步枪中备量最大的,AKM重量大为减轻,精度有所提高,不过由于AK系列结构的原因,AKM的精度还是不够看的。

精度不够子弹数量来凑, AK的性能倍增器

到了70年代,苏联人决定将AK步枪小口径化,发射5.45mm小口径子弹。虽说高初速的小口径弹药利用瞬时空腔和翻滚破碎原理杀伤力很大,不过在人们骨子里对小口径子弹的杀伤力还是不信任的,犹如汽车上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多数人还是更信任大口径和大排量(后来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也证实了小口径杀伤力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既然对杀伤力有疑虑,那就只好通过连发和长点射在敌人身上多打洞了,可是谈何容易,同样发射小口径弹药的M16以精确度高著称,可现在美军普遍装备的M16A2、A4和M4(不包括M4A1)步枪只有单发和3发点射功能,无法连发,因为连发和长点射由于后坐力的原因,精度简直就是在浪费弹药,更何况精度本身就很差的AK系列步枪。但是苏联人在1974年装备的使用5.45mm子弹的AK74步枪,却大幅度提高了连发精度(单发精度还是不高),使得苏联/俄罗斯士兵可以拿着AK74开心的连发和长点射泼洒弹雨了。

精度不够子弹数量来凑, AK的性能倍增器

AK74可以说是苏联人简单务实的最佳体现,在不改变AK系列步枪结构的基础上,仅仅增加了一个枪口装置:高效的枪口制退器,AK74上的高效制退器大幅降低了后坐力,后坐力小了,武器连发时的震动也就小了,连发精度自然就大幅度提高了,就这么简单。AK74定型之前,什么恒定后座原理(枪很长而且射速慢),平衡动作原理(太复杂两套导气装置),高射速点射原理(还是太复杂,AN94钢丝都用上了)等来降低后坐力的影响提高精度的方案,在AK74那简单直接(便宜)的高效制退器面前,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了。AK74的制退器效率非常高,我们看一下这个对比数据:AK-74射击时枪托所受的后座力为1.42m/kg,而M16A2为2.97m/kg,AKM则为4.31m/kg。这样的后坐力,即使是未经过训练的人都能很轻松地进行全自动射击,而且散布精度比其他同类枪械要高,经过训练的士兵则大幅提高了杀敌能力。

精度不够子弹数量来凑, AK的性能倍增器

AK74的枪口制退器不但简单有效,结构设计还是非常巧妙的。AK74的枪口制退器完全是整体机加工出来的,长81mm,直径25.8mm,内部为双室结构;前室的两侧各铣有一个大的方形开口,开口的后断面切割出锯齿形槽;后室开有3个直径2.5mm的泄气孔,分布于上面和右侧面。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从膛口喷出的火药燃气在这个枪口装置中进行两次冲击、两次膨胀。气体在通过后室时,有部分气体从后室的3个泄气孔喷出,以达到制退和减震的综合作用;在通过前室时,大开口后端面的槽会使气体偏流25度,让足够多的气体反冲在开口的前端面,进一步降低后座力。另外向右上方喷出气体可以减轻枪口射击时的上跳,也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不过这种制退器虽然制退效果明显,但却有另一个缺点,枪口焰会比较明显,尤其在黑暗中射击。

精度不够子弹数量来凑, AK的性能倍增器

据说AK的这种射击姿势也能大幅降低后坐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