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怎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吞并周边的小国 反而相处和睦?

扑克投资家 2017-12-10

沙特怎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吞并周边的小国 反而相处和睦?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海湾王权六国,这六国具体是指:以沙特为首的,包含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这六个阿拉伯君主制国家。

在这个君主制联盟中,沙特凭其巨大的体量占主导地位。六国组成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其总部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

在之前的文章中,云石君分析过,沙特本身地缘实力有限,因石油暴富,只有将势力扩张到中东核心区,才不会至于将来某天因石油枯竭而断了国家后路。所以,对外扩张,是沙特的基本国策。

既然如此,这些海湾小国不应该是沙特扩张的首选之地吗?

我们先来看看,海湾小国体量小,与沙特有紧密的地缘关系,还都是君主制政体和逊尼派阿拉伯族系,就算是将他们吞并,消化起来也非难事。

再看看这些国家,收益也剖丰厚。

一方面,他们同属于石油生产大国,沙特如果能控制他们的石油,沙特的国力也就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他们占据了阿拉伯半岛,尤其是大部分的波斯湾海岸线,要是在海洋时代,这种格局将严重限制沙特构成。加上沙特大部分的国土是阿拉伯高原的戈壁荒漠,五个小国的沿海低地,淡水资源相对丰富。

如此一来,沙特更应该将这些小国收入囊中。

大家知道,这些小国都奉沙特为尊,相当于沙特的外藩。但外藩与自家直辖终究不一样。而对沙特而言,直接将他们整合到一起,才能最大发挥其作用。再说,沙特还有一统中东的雄心壮志,那么先把这些附属国家彻底消化吸收,才能最大程度壮大自己。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沙特仅将他们拉到国家联盟而没有进一步的企图?接下来,云石君看将做具体分析。

沙特怎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吞并周边的小国 反而相处和睦?

第一,波斯湾地区复杂的地缘格局。

先来看看,波斯湾地处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两河流域这中东三大地缘板块的核心,而在这三大地缘板块上最具潜力争霸中东的是:沙特、伊拉克、伊朗。三国鼎立格局之下,意味着波斯湾本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缘中枢价值。波斯湾在谁手里,便有了对另两方的战略优势。

既然波斯湾战略地位如此重要,自然三家都动着心思。不过,这三家实力相当,没有谁独大,三方势力长期较量后,在某一区域便达成一种平衡。而波斯湾是最合适三方地缘的分隔线。也就是说波斯湾具有作为伊拉克、伊朗、沙特三国缓冲区的地缘功能。而这种缓冲区的形成,也就使小势力获得了独立建国的战略空间。

光有独立建国的战略空间还不够,还得有本钱。而波斯湾石油为这些独立小国的存在提供了有利保护。

倘若波斯湾仅是一个大国地缘缓冲区,那么小国长期生存也会成问题。大国势力在时间的推动下免不了此消彼长,而任何失衡,都会引发地缘政治冲突,到那时,缓冲区的下场便是变为逐鹿场。

那还是,身处夹缝的波斯湾小国便遭了殃。经过多番博弈后,势力范围也在变动,小国势力面临被洗劫一空的可能性也大了起来。

而波斯湾石油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这种事情发生的风险。波斯湾地区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一旦这里动荡和平,世界经济脉搏也必受牵连,同时,海湾三雄的国运也会大受影响。

具体来讲,若海湾爆发大规模冲突,而三雄的局面决定了不可能短期平息这场冲突,牵一发而动全身,世界经济也会因此惨遭重创。

如此一来,维护波斯湾局势的稳定,便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在稳定环境下,海湾小国们的生存便有了外部保障。

对海湾三雄本身而言,若时局太乱,石油的开采和销售也会受重创,三国的经济也将受到致命打击。

在没有十足能力去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时,无论是沙特、伊朗还是伊拉克,在波斯湾点燃战火相当于自残。

如此一来,符合国际社会和海湾三雄的共同利益的稳定、互相制衡的地缘政治格局,便成为了波斯湾小国生存和安全的外部环境。

不过,虽然海湾地区有缓冲小国的生存空间,但从这些小国的地理分布看,沙特太被动。

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波斯湾,其东北侧的海岸线皆为伊朗国土,而五小国皆分布在波斯湾西南侧方向,这种地缘平衡线的建立,使得沙特的地缘影响力范围,全部被伊朗直接控制。

再看伊拉克,两河流域的波斯湾出海口,被科威特占据大半海岸线。

而对于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阿联酋五国由北至南,将阿拉伯半岛东侧海岸线夺了大半,如果再加上扼守亚丁湾的也门,沙特的海岸线只剩下红海与波斯湾这两个狭长内海内侧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沙特的发展空间受限严重这种格局下,沙特作为三面临海的阿拉伯半岛的主体国家,却硬生生的成了个半内陆国。

为何会造成沙特这样的局面?

沙特怎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吞并周边的小国 反而相处和睦?

1932年,沙特建国,而那时的中东还掌握在英国人的手里。当时的英国,主要通过海上输送对中东以及印度洋板块的影响力。如此一来,英国便对海岸线,尤其是高价值的咽喉要地有很强的控制欲。而当时的波斯湾还没有石油的加持,沙特太穷哪有能力和英国对抗。

二战后,海湾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一方面,殖民帝国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走向崩溃,民族国家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元气手损的英国从苏伊士以东退出,美国则后来居上接手英国在中东的殖民遗产。

因美国与中东相距太远,要由海上输送对中东的影响力。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美国对中东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通过将中东分裂为大大小小的政治势力,彼此不相统属,且还相互制衡,以便美国成为中东的最高仲裁者。

随着英国势力的衰退,沙特很有可能阿拉伯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国家。但这并不符合美国利益。鉴于阿拉伯半岛中南部巨大的体量,且三面临海,又控制了苏伊士-红海这条东西方贸易生命线,而当波斯湾石油的大规模开采,该区域的地缘实力和价值又上了一个台阶。

美国定不愿看到沙特整合这样的一块宝地。美国一思量,只有中东各国四分五裂,自己才有控制他们的可能。如此一来,美国就要千方百计避免任何一个地区大国强大到足以力压群雄的地步。

美国的具体应对措施便是:对伊拉克,依旧像英国一样,继续支持科威特独立。科威特的独立,一方面伊拉克丧失了大量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伊拉克在波斯湾出海口也被侵夺大半。

对于沙特,让原本在英国势力控制下的海岸领土直接独立建国,将沙特这个主体大国困在半岛中央,以此来限制之于伊拉克、伊朗的绝对优势。

不过,因地缘和人文之故,独立后的海湾君主制小国,在政治上与沙特齐头并肩。

而这种同盟也是因美国的需要。

美国需要利用沙特来制衡伊朗和伊拉克,更需要利用沙特和海湾小国们的石油,来维系自己的金融霸权。让这些国家和而不同,一方面维护了美国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避免了沙特坐大带来的利益受损。

面对美国,沙特纵然有吞并周边小国的心,也没了哪个胆。利弊权衡之下,和海湾小国保持和睦,和美国的支持,所获得的利益也就最大。

虽然,沙特有苦难言,面对美国又不能直接反抗,这样的憋屈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但即便如此,为了利益,沙特不得不和美国缔结同盟,成为美国金融霸权的重要基石。这就是命啊!

相关推荐